2011年12月31日

貳零壹壹,要走了

1.
回首這年
是個充滿離別的一年

有的離別可能是暫時的
有的可能是好幾年
又或者是永遠

這一年也是充滿淚水的一年
印象中自從小學爺爺過世之後
還不曾這麼頻繁的掉淚過

看電影也哭
想事情也哭
一個人也哭
在愛人身邊也哭

對於一個快三十歲的男生來說
這樣似乎不太得體

但淚就是掉下來了.


2.
有的時候電影和生活這兩件事
隱隱地有一種默契
你可能會在某部電影中無預警地
被某個畫面刺到了一下
或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某個當下
眼前所見的畫面
讓你覺得現實像是某部電影

在今年的金馬影展
我覺得最好看的一部電影[歡迎來到德國]
這部我並沒有寫電影筆記

原因是那個時候我寫不出來

那部電影讓我在電影院裡哭得好慘
是那種不受控制的哭
因為那是我這一年一直在想的事
關於童年和成為大人這件事
關於離別甚至是死別
那讓我想到太多事情了

對當下的我來說
那犯規了
因為我被狠狠的揪住了

關於那些家族的故事
關於逝去的
或是你永遠都不會想失去的
那些親愛的人

每當一個身邊的人離開了
失去的不只是他一個人
還包括了那個人所擁有的
關於你的一部分記憶.

我還記得不久前接到電話的那個晚上
爸爸:[你知道嗎.....?你叔叔走了.....]
我:[知道了.....]
接著是沉默
然後是電話那頭傳來哭泣的聲音

那個哭泣聲不只是一家之主的爸爸
也像是個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孩子
無助的哭泣聲

而我當時只能先安慰一下父親
然後像平常一樣地先趕去上課
帶著一份混亂的心情

在課堂上我是老師
像平常一樣只想著上課的事
也和同學有說有笑
覺得這個世界沒有什麼不一樣

然後下了課之後
一個人騎著機車在回家的路上
就亂七八糟的哭了起來
比之前在電影院裡哭得還慘

我彷彿看到了爸爸和叔叔
小時候玩在一起的樣子
也想到了小時候我們大家族的親戚
一起團員在鄉下過年的樣子

如今那份記憶又少了一塊
更是回不去了。

3.
在[歡迎來到德國]
有段劇情是爸爸對著年幼的兒子
教導他什麼是"死亡"這件事

爸爸用水的三型態來比喻
水結冰變成固體
融化了變成液體
蒸發後就變成了水蒸氣
而水蒸氣即使肉眼看不到
卻還是存在於這個世界中

人和死亡這件事
也是一樣的道理.

曾經我有想過
關於家族每逢過年過節
就要費心準備拜拜這件事
實在是太麻煩
所以未來到了我這代
就要把他省略

因為我並不太相信那些.

但是在最近
在一次點香拜拜的當下
我終於有點懂這些儀式的意義了

那是一種一代傳一代的體貼
當一家人做著這些祭拜的事的時候
除了懷念那些我們熟識的親人以外
也告訴下一代的人
我們永遠都會紀念著親愛的逝者
也幫逝者紀念他們親愛的人
即便那是我們素未謀面過的親人

如果這個傳統斷了
那麼這份思念
也就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

這豈不是太悲傷了

就某方面來說
這也是一種創作吧
表現媒材是以香火為主的複合媒材
主題是人.


4.
我想
如果有一天我離開這世界
那麼在這裡的每一字每一句
我所創作的作品
就是我在這個世界存在過的一部分

如果有人去閱讀它們
即便是批評也好
只要有人注視著
就讓我的存在多延長了一些

可想到這就讓我羞愧
如果我的人生並不是太長的話
那麼現在所留下來的
並不是讓我能在闔眼那一刻
感到心滿意足的作品

所以
世界末日絕對不會那麼快來

我希望.

5.
[貳零壹壹,要走了]
把離別和不甘願留在即將過去的這年
既然有幸我們還活著
那就盡情地去擁抱生活吧

再勤奮一些
還有努力

貳零壹壹要走了
那走吧。



















致親愛的叔叔.

2011年12月27日

關於遊民,我們懂什麼

最近因為潑水事件
讓許多人對於遊民這個議題產生關注
或許是因為感受不到社會的公義
也對於政治人物忙著打選戰的狡獪嘴臉
感到噁心和失望

對於政客來說
與其應付這些對選情幫助不大的小議題
不如去狂追宇昌案這種金額龐大的金融案
會來得更有效率和實際

幾億元的貪污弊案
對上幾名被潑水的遊民
不用想也知道是哪個比較適合上新聞版面

就算藍綠橘任一方陣營
想以選舉考量操作遊民議題
我想也可能玩不出太大的效果

那麼
這個議題最後會是誰在關切?

政客過了選舉期的話當然是放一邊
一般民眾有的會同情
有的會覺得遊民根本是活該
抱持正反兩種想法的人會相互批評和討論
不過再過一陣子有新的議題出現
就又會變得沒什麼人在討論

那麼剩下的就是一些公益團體
那些原本就關注這些議題的人
以及遊民自己
會關心這些事.

或許還有藝術家這種人會關注
但是藝術家的關注
有時候也會令人覺得造作
甚至成為另一種剝削

舉例來說
台北當代藝術館現在正在展覽的
[死亡密室的勝利- 瑞卡多‧桑雀茲‧馬德里個展 ]
這是我近幾年來所看過
最讓我感到憤怒
也是剝削成分最高的展

在這個個展中
藝術家本人宣稱他要介入台灣這個地方
對於遊民這個生活群體和議題
做出對於我們社會的批判

但是
這個展裡面到底展出了什麼?

幾張輸出的遊民照片和一件潑滿了油漆的遊民衣服
這代表了藝術家對那些遊民的關注
很多個廢棄的工業製造鐵鋁罐
這代表了資本主義的浪費
一段剝削成分更重的紀錄短片
代表了遊民在世界各地都被排斥和遺忘

除此之外
整個展間充斥著不協調的配色
和品味有點糟糕的雕塑物件

這代表了什麼?

這代表了台灣沒有人懂裝置和觀念藝術?
還是台灣沒有人努力的在關注社會議題?
或是沒有人懂資本主義社會是什麼?

這個展覽宣稱台灣這裡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
過度消費和貧富不均產生了太多的冷漠
而弔詭的是
藝術家本身就來自於資本主義大國

把可口可樂帶來
把剩下的鐵鋁罐留下成為垃圾
最後又把垃圾當成藝術品展出
然後教導我們其實可口可樂就是藝術

然後呢?
我們到底該拿可口可樂怎麼辦?

拍了幾張遊民的照片
做了一些簡單的後製
然後說這是關注
換了一件遊民的衣服來展示
卻用油漆去覆蓋它原有的質地

掩蓋了真實的氣味和質地的遊民衣服
有什麼需要被置放在這個展覽的必要
那只是一件藝術家自以為的紅色造型的雕塑
它已經和遊民沒有關係了.

我想說的是
這種藝術家式的關注
到底意義何在?

當然
關注遊民議題的優秀藝術家
並不是不存在
但是這個展覽告訴我們的是
有人會藉著這種議題
剝削著那些懂得不夠多的人

如果藝術家真的覺得他們應該進入美術館
那麼請把議題處理成值得讓人去駐足思考的深度.

相對的
回到遊民議題這件事
如果你真的關心那些遊民
那麼請你盡量去思考
思考你能做些什麼

即使你只是偶爾買本大誌
或是熱心的轉PO文章
那都是好事

只是
請記住
那些議題並不是你臉書的近態動況
光是按幾個讚
並不會改變什麼

如果你關心這些
那麼請用力的繼續關心下去吧.

我們都不是遊民
所以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是議題
但如果成為遊民
那麼這就會是我們所要面對的生活

如果你擔心未來
或者關心那些人的當下
那麼請好好思考

嘗試別再讓那些政客
那些剝削者
為所欲為.

2011年11月11日

2011金馬影展電影筆記06[河童之戀]


英文片名:Underwater Love
導演:今岡信治
------------------------------------------------

雖然距離2011年的結束還有一個月多
但我已經決定把今年最奇爛電影
頒給這部電影了

看完電影的當下
我終於了解太宰治為什麼會說: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是的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羞恥的我居然看了這部電影...

話說同一天的上午
我剛好看了[B級教父]
裡面講到鬼才製片家羅傑科曼
拍片之迅速可以只用兩天解決

但是這部[河童之戀]
雖然簡介上說只拍了一週
但我想認真一點拍的話
一天應該就可以拍完了

有些爛片是會讓人看得出來
導演很認真但還是拍了一步爛片
或是導演認真的想要拍一部爛片
但是這部電影
導演根本就是想拍爛片
於是隨便拍一拍
剛好成就了十年難得一見的爛片

話說這部電影到底有多爛?

一個一個來.

1.
首先從劇情
基本上我寫電影筆記不喜歡劇透
但是這部電影一定要讓人知道劇情
才能夠讓人知道有多爛

那麼
劇情就是

女主角在河邊遇到了河童
而河童原來是女主角高中時過世的同學
(是的,他雖然死掉了,但是變成河童)
河童糾纏女主角
但女主角有個未婚夫準備要結婚
於是不理睬河童每日和未婚夫恩愛
河童被甩
但是河童跟鄉民一樣有三十公分
於是勾搭上女主角的同事
女同事很開心於是女主角吃醋
女主角給河童機會然後未婚夫吃醋
未婚夫吃醋然後瘋狂和女主角做愛
死神突然出現然後暗示女主角死期將近
(劇情急轉直下)
河童其實是為了救女主角而來
順便告白
為了救女主角
河童帶女主角逃跑
跑到河童村向村長要了一顆後亭石
後亭石當然是和後亭有關
於是河童告訴女主角要把和棒球差不多大的後庭石放進後亭
這麼做是為了躲避死神
於是女主角放進去了
然後河童死了
女主角傷心欲絕說河童不要死
然後把河童的三十公分掏出來
女主角和河童做愛
高潮後河童變成了人
然後變成人後又做了一次愛
高潮後變成人的河童又變成了煙霧
女主角愕然
事過境遷女主角回憶高中的青澀回憶
然後所有人一起跳舞
結束.

很莫名其妙的節奏和分段是吧
我看電影的時候也覺得莫名其妙.

2.
關於電影裡的歌舞戲
我覺得他是為了惹惱觀眾而存在的
第一次出現在片頭沒多久的歌舞戲
因為是第一次出現所以還挺可愛
不過覺得跳得有點長

然後第二次無預警的又開始歌舞戲時
我警覺地在心裡想著:
不妙,導演該不會想用這些沒有意義的歌舞戲
來混過這包含片頭片尾在內的87分鐘吧

結果我的預感成真了
沒有意義的歌舞戲似乎有某種規律似地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自動開始播放
到後來甚至一有歌舞戲出現
我就會看到電影院裡有人奪門而出
(所以這是進電影前要寫切結書的原因?)

然後跳得好看歌唱得好也就算了
事實上那些唱歌跳舞的水平
大概是劣化後的幼幼台主持人的程度

或許還要更慘一點
我不會形容.

3.
關於攝影
美術或是其他的表現

攝影居然是杜可風
但是幾幕還算過得去的分鏡
或是那些雖然美但是毫無意義的空景
救得了這部電影多少?

這證明了電影拍不好
攝影再厲害都沒有用.

而美術部分
我應該要從預告片中
看見那有點令人擔心的河童裝時
就決定別買這場電影
或是別抱太大的期望

是期待太高讓我傷得那麼深
不是電影的錯.

總之
如果有人剛好看完了上面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卻仍然想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
我只能說你應該順從你的渴望.

4.
最後分享一些觀影時的經驗
其實這部電影的觀眾反應比電影本身有趣
你會觀察到觀眾從一開始覺得輕鬆可愛
然後漸漸發覺不妙
被一場場莫名的歌舞戲給惹火
或著接著就看呆了

在平板的劇情中唯一有的高潮
就只有性愛場面的高潮
或許後來導演也開始自暴自棄了
在最後幾場戲放了接二連三的高潮戲

而在那個當下
就有觀眾爆笑出來了
是的,我看到了那傳說中的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那是某個東西斷掉了
崩潰的笑聲
然後那笑聲讓更多正在看電影的人覺得好笑

好笑的是為什麼我們坐在這
忍受這部電影並迎接他可想而知的糟糕結局
這實在是太荒謬了

和這部電影本身一樣。

------------------------------------------------
PS1.
金馬影展的簡介
http://www.goldenhorse.org.tw/ui/index.php?class=ghff&func=programme&work=detail®ist_id=413

PS2.
觀眾票選我給了1分
這麼糟的片子
如果不給1分也太對不起導演了.

2011年11月10日

2011金馬影展電影筆記05[艾瑪好色]


英文片名:Turn Me On, Goddammit
導演:雅妮克賈考森
------------------------------------------

1.
前幾天和女友在餐廳吃飯
偶然聽到隔壁桌兩名中年男子的對話
(其實是桌子太近所以沒辦法聽不到)
他們對話的內容是關於自己的小孩

其中一個男人抱怨說
他的小孩吃飯都吃超慢
至少要吃一個半小時
且常常會有剩下吃不完

男人覺得這個小孩很不懂體諒別人

而另一個男人則回應說
小孩子需要訓練
像我家的小孩就訓練的很乖
吃飯很正常之類的

整個吃飯的過程
兩個男人就在抱怨他們小孩的不是
或是覺得另一個男人的教導有方
還有抱怨工作有多忙
沒有時間處理一些家庭瑣事之類的

在隔壁桌的兩名男子吃完飯離開之後

女友對我說
其實不懂體諒別人的人
不是那個吃飯吃得慢的小孩
而是那些不去了解孩子在想什麼
只會訓練孩子什麼才是"正常"的大人

或許那些食物對孩子而言真的很難入口
或許孩子的食量每次只能吃下一點東西
或許還有其他原因
不去探究這些問題的大人
實在不應該抱怨那些孩子.

這讓我想到在電影裡
主角的母親向另一位家長傾訴說:
我聽到了我的女兒在房間裡自慰的聲音
妳曾經聽到過妳的女兒會做這種事情嗎?

雖然是不同的例子
但我覺得這兩件事
在本質上是差不多的事

如果你懷疑自己的小孩不正常
在引以為恥或是抱怨孩子們之前
有沒有試著了解過
或是試著接受他們就是那樣的小孩

如果你真的愛他們.

2.
艾瑪是個平凡的女孩
對戀愛充滿憧憬
對性好奇而且躍躍欲試
所以她探索著自己的身體
也希望別人和她分享這些

但是她隱約的感覺到
對於性的興趣
似乎不是一件可以公開的嗜好
所以只好滿腦子都在幻想這些東西

那是她認識世界的方式
也是在那平凡樸素的鄉下小鎮
少數讓她感覺到有趣的事

而她的朋友
那些小鎮的人們
也有一些自己的興趣

比如說想到德國去廢除死刑的女孩
渾身大麻菸味的嬉皮男孩
總是隨時隨地擦著粉亮唇膏的女孩
在唱詩班彈吉他想被女孩子喜愛的男孩

他們其實都一樣
只是想要表現自己
想要被朋友覺得很酷
並不太認真考慮這麼做有什麼意義

電影處理的很好的地方是
他用輕鬆的方式去探討這些青少年的故事
不讓青少年的性好奇變成性侵議題
抽菸喝酒吸大麻的孩子並不是真的需要那些...

好吧抽菸喝酒吸大麻或許真的有點糟糕
但在覺得糟糕的同時
除了責怪之外
是不是可以告訴孩子們
糟糕在哪裡

他們有權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
但並不代表他們可以做

我們都當過孩子
也有一部分還是孩子
所以應該很清楚
曾經困擾過你的是什麼

如果你覺得上一輩的教得不對
那麼試著去教教在你之後的孩子

讓他們充滿可能
教他們誠實
且善良。

-----------------------------------------------
PS1.
金馬影展的介紹
http://www.goldenhorse.org.tw/ui/index.php?class=ghff&func=programme&work=detail®ist_id=345

PS2.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裡的音樂很好聽,讓我想去把那些音樂找出來聽.

PS3.
觀眾票選我給四分,算是不錯的小品電影.

2011年11月7日

2011金馬影展電影筆記04[在人海中遇見你]


英文片名:Medianeras
導演:古斯塔沃塔瑞托
------------------------------------------

同樣是被高聳的建築
不規則的電纜所分隔開的天空
人們同樣被關在一格一格像鞋盒的小房間裡
同樣寂寞
悲傷

在茫茫人海中
你尋找
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戀情
在傷口尚未痊癒之前
又增添了新的傷痕

然後你還是期待
期待從窗外看見另一扇窗
那個在箭頭處對你微笑的人
對你感興趣的人

觀察這座城市
仔細端詳那些你從未認識過的路人
看見美好和醜陋同時存在
在冰冷的建物和自顧自成長的植物之間
在人群的冷漠和人群所繪成的點陣圖之間

你感受到美
但是卻止不住的掉淚

期待在夜晚能有一場大停電
在無光的城市裡
點著蠟燭
用微弱的火光
找尋另一個手持火光的人

你希望愛永無止盡
你希望生活充滿意義
你想要隨著音樂起舞

那麼就跳舞吧
也祝你保持愉快的心情.

--------------------------------------------
PS1.
金馬影展的簡介
http://www.goldenhorse.org.tw/ui/index.php?class=ghff&func=programme&work=detail®ist_id=291

PS2.
觀眾票選我給了5分,無論是美術`攝影`節奏和劇情都相當好,是一部看了心情會很好的電影.

2011年11月6日

2011金馬影展電影筆記03[人妻衝衝衝]


英文片名: Where Do We Go Now?
導演:娜迪拉巴琪
-------------------------------------------------------

1.
這是一部關於愛和信仰的電影
她不告訴你信仰誰才會上天堂
但是她告訴你要愛你的鄰居
信仰愛你的母親
因為我們被生下來
並不是為了彼此互相殘殺的

我們看新聞或使用網路
每天都可以了解更多事情
但是永遠都不懂所謂的真理在哪裡

總有一些遺憾事情會讓你覺得:
[天阿,怎麼會有這種蠢事。]
但是除了更新臉書狀態或轉貼文章之外
我們能夠反應的實在太少

所以當我看到這部電影
除了感動也被激勵
有人把那些我們只能想想的事情
拍成一部相當好看的電影了

我想電影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有人認真的
透過鏡頭想告訴你一個故事

那是拍電影的人希望你看見的
看看你在其他人眼裡看到了什麼.

2.
女人是最美麗的
無論是在這部電影裡
或是電影之外的女人

或許在這部電影裡
刻意用了比較誇飾的手法
呈現出男人的粗魯好色和愚蠢
來對比女人的優雅美麗和聰穎

但是這樣子的對比其實不無道理

大多數的戰爭都是男人發起的
裝模作樣唯我獨尊的也是男人
狼狽的追著事業線和美尻跑的
也是男人

於是伊斯蘭的女人脫下頭巾
當女人用鮮花和溫柔發起革命
男人才會發現自己什麼也做不到
就像電影裡的教堂神父和清真寺住持所講的:
[聽這些女人的話,我們才有可能上天堂。]

3.
關於宗教
我想看過電影的人都可以認同
這部電影並沒有去否定或質疑
基督或是伊斯蘭教義的正確性

或許電影戲謔的挪用了關於神跡的神聖性
用雞血讓聖母像流淚
或是能夠和神通靈的女人
這些橋段除了讓人莞爾之外
也暗示了這些虔誠信仰的人們
她們有多麼需要神
希望看見一些奇蹟

比如說劇中出現兩次流血淚的聖母像
第一次流血淚
是因為有人用雞血
企圖演一場通靈的戲碼
觀眾們都知道那是個玩笑

而第二次流血淚
是在一個悲傷又憤怒的母親面前
那血淚到底是上次未乾透的雞血
或是其他不知名的原因
讓聖母像再次留下血淚
沒有人會知道

但是那一幕相當的好
甚至美得足以令人落淚
即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
也可以在那個畫面中
了解人們為何需要信仰

當人們覺得孤立無援時
會需要得到一些憐憫
那可能會是奇蹟
或是神

宗教的意義應該在這於
給我們一些改善現況的希望和勇氣
而不是背負著宗教之名
去攻擊任何的信仰
或是身為一個人的信念

終究我們都是人
都需要真愛
神並不會自以為是的告訴你什麼是真愛
自以為是的永遠都只是人

如果每個人都能懂母親對子女的愛
那麼世界和平應該就不會太遠了。

------------------------------------------------

PS1.
金馬影展的簡介
http://www.goldenhorse.org.tw/ui/index.php?class=ghff&func=programme&work=detail®ist_id=392

PS2.
觀眾票選我給了5分。

2011年11月4日

2011金馬影展電影筆記02[幸福雙贏]


英文片名: WIN WIN
導演:湯瑪斯麥卡錫
--------------------------------------------
金馬影展對我而言有趣的一個點是
選了很多看起來可能很好看的片
然後慢慢地一部部去檢視
今年踩了多少地雷
或是發現哪些比想像中好看的片

而這部[幸福雙贏]
就是比我想像中好看很多的片

或許是我個人偏愛小格局的電影
節奏明快的敘事和好聽的配樂
個性鮮明的主角群和幽默的配角
有點哲理又不像是在說教

戳到了一下就好
有時候這種電影更能帶給人幸福和熱情

話說回來
雖然這部電影相當的可愛
但也是偷偷地藏了一些非常現實的
可能會令人氣餒的事實

只是這部電影
還是希望人們可以用幽默
用熱情和愛去面對這些

其實也沒有那麼糟
還是可以很好的對吧

生活。

------------------------------------------
PS1.
金馬影展的介紹
http://www.goldenhorse.org.tw/ui/index.php?class=ghff&func=programme&work=detail®ist_id=354


PS2.
觀眾票選我給了5分,因為看完真的很開心.

2011金馬影展電影筆記01[人造天堂]


英文片名: Eureka
導演: 青山真治
----------------------------------------------------
1.
很奇怪的一點是
明明現在是世紀初
但是世上卻普遍瀰漫了一股
世紀末的不安感

或許是2012
或許是大規模的天災頻傳
世界性的經濟低迷

活著這件事
變得不再令人如此雀躍
因為好辛苦

就像電影開頭所說的
海嘯就要來了
所有人終有一天會死去...

在如此絕望的氣氛中開始的電影
連片長也是令人絕望的217分鐘.

2.
人造天堂這部電影
講的是那些歷經生離死別
劫後餘生的人們
該怎麼去面對這個世界的故事

關於災厄這件事
我直接聯想到的是伊坂幸太郎的小說
[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裡面講到的:
就算沒有做壞事,颱風和地震也會侵襲過來,這就是毫無道理的惡意。

或許我們真的一切都還好
但可能有天我們會突然意識到
這個世界並沒有自己以往所想像的
如此安全

當惡意來襲
不是生
就是死
如此而已

這是最簡單也最沉重的是非題

然而電影中的人們活下來了
在歷經災厄之後
但活下來以後
卻也被迫面對更多的惡意

惡意來自於他人
也埋於自我內心深處的恐懼
像是在平交道上面對迎面而來的火車
你知道應該要逃離那裡
但突然卻又覺得無處可逃
甚至懷疑起自己為什麼要逃

而現實告訴你
如果不移動你的腳步
將會粉身碎骨
所以你還是往前走了

但就像電影裡的人一樣
即使我們同樣的踏出那一步
卻仍然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3.
回到電影本身
這部電影相當的長
在前半部描述過小鎮裡發生的事件後
後半部就像是永無止盡的公路電影一般
無法去判定故事應該會在哪裡結束

電影裡的那些主角們一直都在逃
逃離死亡和病痛
逃離恐懼和瘋狂
逃離責任和期待

為了逃
所以進行永無止盡般的旅程

看著長鏡頭跟著那些人移動
走過寬闊的草原和山路
看著劇中人走向大海
然後在大海裡
女孩透過鏡頭看著觀眾

我們在看
也被看

劇中有些非常美的鏡頭
可以令人暫時忘了這部電影在演什麼
或許在日後思考起這部電影
首先想到的不是劇情
而是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

有可能導演是刻意用這麼長的電影時間
讓人在經歷過那麼多悲傷和災厄之後
才去品嘗那得來不易
稍縱即逝的美麗畫面

雖然那些美好真的很少
但還是足夠讓人期待
也值得一看。

-----------------------------------------------------

PS1.
關於這部片的金馬影展介紹
http://www.goldenhorse.org.tw/ui/index.php?class=ghff&func=programme&work=detail®ist_id=399&search_regist_year=2011&lang=ch&switch_lang=1


PS2.
這部電影真的很長,雖然還不至於有睡意,但是到後來有滿滿的尿意.

PS3.
如果你喜歡宮崎葵,那麼請務必買票進戲院看吧.

PS4.
觀眾票選我給的分數是4分.

2011年9月5日

還有什麼不能失去的


1.
又過了一個生日
實歲27虛歲28
然後四捨五入的話
就是30了

十年前的自己
實在想不到現在是什麼樣子
更不用說是不久後即將到來的三十歲

古人所云三十而立
在我看來的意思
應該就是成為一個頂天立地
什麼事情都能承受住的大人吧.

17歲的時候覺得好遙遠
20歲的時候開始感覺有什麼正在改變
25歲認為自己的時代正要開始
然後越接近30
越覺得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準備好

以RPG遊戲來說的話
就像是你正要進入最終章
然後發覺自己的等級沒練夠
裝備缺了好幾樣沒有拿
法術也沒有學全
就準備要面對這些
看起來打不太贏的怪物了

更糗的是你沒有存檔
沒有辦法回去以前比較好打的關卡


人生這種東西
更沒有讓你放棄遊戲
重頭再練一次
這種好事

你只能看看你身上的裝備
珍惜你僅有的法術
和曾經累積的那些經驗值

怪很強那就小心的慢慢打
一次打一隻就好
不要期待會有路過的牧師幫你補血
因為這是你自己的Game.


2.
九月四號這天
從小到大不是碰到周末假日
就是剛開學
處於和新同學不熟的階段
若開學就有個不認識的小子發乖乖桶
這種舉動太引人注目也突兀

所以我小學都沒有機會發乖乖桶給同學.

國中不流行發乖乖桶
但是一到生日就開學
那段時間大家心情都糟
所以我也總是錯過那種
透過生日這件事和大家熟飪的時機

所以
我曾經怨恨自己出生在九月初
也慢慢的習慣生日這件事要低調的過
如果我的性格裡有陰鬱的成分
我想很大的原因是和生日有關.

後來
再長大一些
高職畢業到唸大學的期間
開始脫離枯燥的升學環境
慢慢的透過打工和結交志向相同的朋友
才開始覺得生活和自己的生日有意義

但是
那些年
不同的人來來去去
或許某一年讓我擁有珍貴的生日回憶的人
在之後的幾年就成為陌生人
或是不熟到難以相信當年
曾經是那麼要好的夥伴

這種事令人難過

尤其是隨著你的年紀增加
有時候你可以從一天的生活之中
感受到你這一輩子所有經歷過的
那些人事已非的感慨

雖說我的白目個性真的很討人厭
但其實我從來沒有想帶著惡意
去傷害那些曾經親近我的人

或許
這也是每個人都會說的藉口
又或許
不帶惡意的傷害才是最嚴重的傷害

但是
我還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好好的
就算斷了緣分也無所謂

若我有祝福的能力和資格
我會希望祝福所有我曾經認識的人.


3.
到了這個年紀
或是更之後的年紀
若要說還有什麼是不能失去的話

我想
就只有[信念]這件事了

年輕會越來越遠
時間會越來越少
而人
也永遠都會是來來去去

只有[信念]永遠會像是一面海賊旗
標誌著你的冒險和存在
即使破破爛爛
仍然得高掛在你的船上

如果你相信one piece的存在
那麼[信念]這面旗幟
會是你唯一也僅有的線索.

無論你想要成為什麼
請加油

給27歲的我
給所有人
生日快樂。

2011年8月24日

超級英雄的白日夢


1.
今天終於看到了[Super]這部電影
在台北電影節上映以前
就一直很期待這部片

雖然中文片名被翻作[犀利人夫]
多多少少降低了想去看的程度
但當時沒看的主要原因
是因為票被秒殺了...

總之
幸好有pps
因為看完之後的感想是
片商可能不太敢代理這部片上院線
等dvd發行比較有機會.


2.
老實說我對這部片很有期待
可能也是這份期待讓我失望了

網路上的評價大多會拿這部片
和特攻聯盟做比較
我個人也是相當支持特攻聯盟

只是若拿這兩部片來直接比較的話
中肯的說
對[super]這部電影並不公平

雖然兩部片的情節相當類似
都是反諷時下超級英雄當道的
現實系超級英雄
但可能是先出來的特攻聯盟
實在是太優秀和歡樂了
若走同樣的路線實在很難超越

所以
[super]這部電影
刻意營造出另外一種
遊走於極端想像和極端現實之間
殘忍又寫實的故事呈現

結果的確是創造了新的英雄
但這個英雄看來是不太可能會有續集了
因為結局實在是糟的不想讓人看第二次.


3.
若看到以上寫的評論
決定不看這部電影的人
可以關掉這篇網誌

或是接下來
我們談點和電影評論不太有關係的東西.


4.
關於我個人

首先
我承認我是個愛看超級英雄的人
也從小就會幻想自己有天能夠擁有超能力
然後要怎麼運用自己的能力去打擊犯罪等等

基本上我最常幻想擁有的超能力有
時間暫停
發射光束
瞬間移動
分身術
還有最基本的飛行能力
(啊還有隱形...)

從小時候我就會在現實中
同時幻想自己擁有這些能力
然後去改變眼前發生的事情
轉換自己的身分去看待身邊的所有事情
就會覺得生活還挺有樂趣的.

在那個時期
總覺得自己是最獨一無二的人
因為其他人都不能改變
只有我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在我的白日夢裡.

等到再長大了一點
這種行為似乎構成了我某種學習障礙
習慣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同時抽離當下
所以做什麼事都比別人笨拙

然後我慢慢學會不再幻想
不再妄想自己並不在現實之中
不再一人分飾多角進行無數次的自問自答
然後就漸漸的聽不到那些雜音
不再認為自己對自己說的話
其實是神給我的天啟.

老實說看到[super]這部電影
男主角和上帝對話的橋段
讓我非常感同身受

那些聲音和幻象是真的
但可惜它只存在於自己的腦袋裡而已.


5.
回到電影
我必須要說我並不喜歡這部電影
雖然音樂不錯聽
選角選得不錯
美術風格也很好

但是整部電影看到最後
有種自虐的鬱悶感

雖然我可以理解男主角所謂的[正義]
對於英雄的憧憬和幻滅

就算是超級英雄
也只是云云眾生裡
推動某人命運前進的其中一個齒輪

我知道

但就是知道了才會如此鬱悶

如果我不需要白日夢
我也就不需要超級英雄
也不會如此愛看電影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











所以
請不要講出來.




------------------------------------

SUPER的預告


電影裡的音樂-God Knows My Name-

2011年7月17日

抵家開幕了



其實抵家已經開始有一陣子了
而這週六是正式的開幕

我的作品放在這裡
若有興趣的朋友
歡迎來這裡逛逛

抵家
台北市東豐街11號1樓
http://maps.google.com.tw/maps?hl=zh-TW&rlz=1T4AMSB_zh-TWTW399TW400&q=%E5%8F%B0%E5%8C%97%E5%B8%82%E6%9D%B1%E8%B1%90%E8%A1%9711%E8%99%9F1%E6%A8%93&um=1&ie=UTF-8&sa=N&tab=wl

捷運大安站步行約5分鐘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六
am 11:00~pm 7:00
週日需要提前預約
電話(02)2703-7128

抵家開幕當天的照片
http://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2188429986920.126133.1132170846&l=462097d8d2
歡迎光臨.

2011年7月8日

白色顏料不夠了,所以淚流成河



作品名稱:大嘴鳥四號[白色顏料不夠了,所以淚流成河]
尺寸:50F (116.5 x 90cm)
年代:2011
媒材:油畫

---------------------------------------

獨自面對一片空白
什麼都沒有
只有自己
這是相當痛苦的事

無論你是想要一個字一個字地
堆疊出一行字或是一頁頁的故事
一筆一畫地透過線條和筆觸
選擇色彩
描繪出心中所想的模糊外型

這個過程
只有孤獨

你感受不到別人
只有自己.

你因為不被打擾而感受到平靜
一層一層地挖掘自己
越潛越深
任由你的情感奔流
直到你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你感覺有什麼東西滿出來了
你覺得快要無法承受
潰堤
然後淚流

可終究我不能將我的眼淚
成為在你眼前的作品
所以他會代替我哭

小心地
輕巧地
大概可以表達千分之一的真相
透露給你看見

剩下的
那些白色之中的些微色彩
都藏在無數次堆疊過的白色顏料裡


永遠



永遠




永遠





被覆蓋。

2011年7月7日

虛榮的我

作品名稱:大嘴鳥三號 [虛榮的我]
尺寸:50F (116.5 x 90cm)
年代:2011
媒材:油畫
---------------------------------------
1.
小時候看過一個繪本故事
叫做[虛榮的烏鴉]
故事敘述一隻醜陋的烏鴉
為了參加天神所舉辦的選美比賽
所以去河邊偷偷地
撿取其他正在洗澡的鳥
身上的羽毛

他將這些羽毛全部黏在身上
變身成五彩繽紛的漂亮鳥兒
瞞過天神和其他鳥類
幾乎快要贏得選美的冠軍

但是他太過得意忘形
不小心開口發出了烏鴉的難聽叫聲
於是被眾鳥類認出他的真實身分
把他身上偷來的羽毛都拔走

最後烏鴉露出了真面目
在天神和眾鳥面前被羞辱和嘲笑
烏鴉很羞愧

故事結束.

2.
小時候對於這個故事
並沒有真的很喜歡
只知道這是個告訴我們
不要愛慕虛榮的故事

但是越長大
越覺得這個故事不該這麼單純

烏鴉真的壞壞嗎?

為什麼烏鴉以外的那些鳥
讓我感到害怕
在他們拆穿烏鴉真面目
羞辱烏鴉的時候
他們從被害者成為了加害者

為什麼天神會被美麗的外表所迷惑
看不清烏鴉的本質
然後在真相被揭穿後
眼睜睜地看著烏鴉被眾鳥嘲笑

因為烏鴉罪有應得?
因為烏鴉偷撿了那些在河邊漂流的羽毛?

我想
烏鴉最根本的錯
是他無法將這些撿來的羽毛
轉化成為自己本身的美感
而是看上去有個樣子而已.

3.
想要變漂亮並沒有錯
從別人身上取材也無妨
我們不也都是從模仿
被人所影響
從無數次地接受和拒絕之間
選擇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若沒有一點虛榮心
沒有妄想去追求那份不該屬於自己的美好

.
.
.
.
.

那會有多麼無聊。

2011年7月3日

彩虹在這牆上



1.
其實
我到現在對於賣作品這件事
內心深處還是有著小小的糾結

當然
我很希望作品被喜愛它的人收藏
也覺得把作品分享給人
是一件很棒的事

但是
看著作品離開身邊
仍然會覺得感傷
尤其是陪伴了我許久的畫
像是照片裡的這張彩虹
它乘載了我太多的記憶.....

2.
這張簡單的畫從開始到完成交給人
大概經過了三年多
自從三年前基本的樣子定下來後
它就一直陪著我

我常常會看著這張畫發呆
從每一筆線條和用色
想到我當時下筆的心情
想起那幾年發生過的大大小小事情

我曾經在這段時間數次的添加白色
去掩飾我太顯而易見的激情和憂鬱
也曾經心血來潮
為這張畫添加一些新的線條和色彩
然後在某天又再次塗掉

我不是個腦袋裡裝滿各種圖像和色彩
能夠不斷地在畫面上展現的優秀畫家
我只能斷斷續續地想著某些畫面
然後在某一天把它拿出來反覆塗抹
以一種接近儀式的方式
試圖完成我所追求的美感.

3.
今天交畫的時候
被買家張小姐問到: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藝術家?]

老實說
我也不清楚

這應該不是一位藝術家該有的態度吧

但是我真的不清楚
我只知道現在我必須畫畫
做更多作品也讓作品更好

一步一步地
在我累積了足夠且充分的努力以後
再去思考我到底要成為什麼吧

我只能說
謝謝你們喜歡我的作品
然後請保持愉快的心情期待

期待看到更多好作品
也期待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

即使悲傷總是比美好容易被揭穿
也並不代表暴雨過後
不該去期待出現彩虹.

------------------------------------

PS.
照片是在買家的家裡拍的
很棒的空間和人
也謝謝你們讓我拍照.

PS2.
http://acidrainair.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html
關於作品彩虹

2011年6月21日

關於值得這件事



好久沒有寫文章
原本這篇在我上週五看完展覽就要寫了
卻又忍著多花了一點時間想想

首先我希望寫的不是太情緒性的發言
再來是很久沒更新
一更新就要攻擊人家的展覽
好像不太吉利

所以
我要開始批評了

首先是現場還原...
--------------------------------------------

那是一個下著雨
但還不至於讓約會覺得掃興的日子
我和女友在師大吃完飯以後
來到台北青田十六
看川島小鳥的攝影展

建築的外觀是老式建築
在這樣的地方辦展應該很不錯
然後我們直接走進展場門口

這時有位小姐上前來招呼
[請問兩位是嗎?]
我想說接下來是要帶位嗎?
接著他拿出兩張小小的卡片
[這是川島小鳥的感謝卡,然後一個人的門票是一百元]

啊?
我沒有仔細看展覽訊息
這是需要付費的展覽

看了一下四週
好像場地有點小
不過裡面有面牆
看起來應該是還可以在往內走

雖然覺得有點怪怪的
但我還是付了錢進去看展

然後我走過那面牆
看到了另外兩面牆

就沒了

啥!?
我剛剛買的是門票對吧
這個展是一百塊對吧

然後作品就只有這麼一點點?

這時展場人員好像看穿了我心中的疑惑
告訴現場的觀眾
馬上就有現場導覽
請各位可以集合來聽

然後我也聽了導覽...
(過了不到十分鐘)


我估狗一下不是比較仔細嗎?
現場的作品有什麼網路上的作品
無法看到或是更精采的呈現嗎?

最後
我們得到了兩張剛好可以當書籤的感謝卡
然後口袋裡少了兩百塊錢

[幸好照片裡的小女孩很可愛]
女友安慰似地說著
也暗暗地替我掩飾
我在那之前跟她說這個展應該很好看
甚至還天真的在臉書上宣傳這件事情

所以
我回家第一件做的事情
就是把展覽有關的訊息刪掉.
---------------------------------------------

事情的始末大概是這樣

我試著釐清一下自己的心態
基本上
我是支持付費看展覽這件事的

例如不久前看的台藝電影系的畢展
這個畢展的誠意和用心
就讓我覺得他們應該要收門票
而不是免費

然後許多免費的展覽場合
目的是展出和分享訊息
免費是為了讓更多群眾容易親近
或是配合產品促銷
因為有廣告效益所以免費

所以
我看不懂

我看不懂一個現場有促銷活動
然後展出作品只有一點點的攝影展
憑什麼跟觀眾收這一百塊的門票費.

他們的說法是為了贊助他們
邀請攝影師的展出費用
那麼為什麼贊助展覽這件事
是需要一進門就請觀眾掏錢的
讓人看完了覺得值不值得再贊助
或是用認購小卡的方式來贊助這個展覽
不是更令人覺得舒服且恰當嗎?

收了門票卻使用贊助這種名義
卡片上清楚的寫了[謝謝]
是感謝卡而不承認是門票

因為也沒有開收據或發票
所以募集民眾的感謝金
和實際上展覽所需的金額
外人沒有辦法知道

這真的能讓人信服只是單純的贊助嗎?

就算是
就算他們辦了這個展覽可能還虧損
那麼憑什麼觀眾要為辦得這麼糟的展覽買單

有客訴可以退錢嗎?
因為是藝術之名所以名正言順嗎?

不是這樣吧
藝術這件事
某方面來說也是服務業吧.

台灣有多少年輕藝術家想出頭
花了誠意和金錢去辦展
增加曝光率
希望別人來看看
然後期盼有天能得到一點回饋

然後今天一個攝影雜誌社
憑著一個日本籍當紅攝影師
辦了個誠意明顯不足的展覽
就輕易的可以募款贊助
順便販賣他們的商品

我真的看不懂

雖然我覺得藝術並不是非得用經濟活動
藉由藝術作品和商品的產值
才能來判斷它的價值

但是客觀來說
沒有人有義務去購買自己不喜歡的藝術
就像沒有人需要為一個辦不好的展覽付贊助費一樣

所以
我為了那張一百元鈔票感傷
不是真的覺得一百元很重要

而是它死的不值得.


----------------------------------------------------------

PS.
另外
推薦一個展覽
台藝大電影系6/23的畢展校內場
錯過之前梅花戲院的放映
還可以到台藝看
http://www.facebook.com/notes.php?subj=156731367681718#!/notes/-what-the-film-%E5%8F%B0%E8%97%9D%E5%A4%A7%E9%9B%BB%E5%BD%B1%E7%B3%BB96%E7%B4%9A%E7%95%A2%E6%A5%AD%E5%BD%B1%E5%B1%95/wtf%E6%A0%A1%E5%85%A7%E5%B1%95/200014810044954


我個人推薦的片子是
[剛果河邊的雪橇]

這些都不用錢
只需要你來看看
然後給點掌聲就可以了.


ps2.
若還是想要看川島小鳥的展
還有兩天
在這裡
http://whataview.pixnet.net/blog/post/32192734#comment-11395140

2011年4月6日

2011金馬奇幻影展電影筆記[哭泣的小丑]

英文片名:The Last Circus
導演:艾利克斯德拉伊格萊希亞 Álex de la Iglesia
西班牙、法國Spain, France│2010│DigiBeta│Colour│107min
--------------------------------------------------------

1.
一般來說
我近年挑影展片的原則
都是在看完劇照和預告片之後
判斷這部電影的色調`人物特色`配樂的表現是否夠好
能夠讓我有所期待
才會決定看這部片

劇情和節奏感的部分
簡介這種東西(常常)有時候會騙人
也常有預告片節奏很棒
但是看到正式影片就悶了的情況
所以只能稍微參考一下

若真的還是不放心
那麼就參考一下得獎紀錄
應該是最保險的狀況

但是偶爾還是會踩到地雷...

其實這部電影
我光是看到上面的那張劇照
就非常想要看

不過或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太高
所以看完就傷心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現在的耐心沒有幾年前那麼好的關係
所以看到很拖又交代不清楚的電影會覺得很難過

如果是像[爆裂警官]那種歡樂片
我可以接受他只有夜市人生等級的劇情
因為至少還有寶萊塢歌舞可以看
有帥氣誇張的動作場面
以及媲美北斗神拳般的猛男炸裂

但是如果我看的是一部很明顯劇情重要的電影
那麼[哭泣的小丑]這部電影顯然是讓我失望了.

2.
這是一部企圖心非常強烈的電影
他包涵了歷史和戰爭`國族隱喻`宗教等等的議題
從電影一開始放映的許多歷史人物照片
就給了觀眾許多提示他想的是什麼

如果是西班牙人
我想他們應該會認識那些人
接受電影的提示並且對這個故事感到認同

但是很可惜我不是西班牙人
也並不了解西班牙的歷史
純粹做為一個看電影的觀眾來說
我只感覺到這個故事太煽情
卻又小心翼翼地想要保留一點什麼.

3.
電影塑造了一個負責搞笑的歡樂小丑
以及負責被取笑的哭泣小丑
這兩種小丑各自暗示了它們的共生和權力關係

他們同時愛上一位美麗的金髮美女
(這份愛情或許暗示了對什麼的渴望)
但是不約而同地
他們都是用激烈而瘋狂的舉動
來表達他們對愛的渴望...

以上其實並不是多麼精采的角色設定
若是以一部討論愛情的電影來說
應該要在兩個小丑和金髮美女
以及周遭的人物經歷上
做一些比較細膩的互動表現
讓觀眾可以深入人物所想的
了解他們的愛情

但是糟的地方是
這部片不只是想要講愛情
這讓幾個主要角色的表演有很大的侷限性
他們必須要用極度戲劇性的表演
誇張地表現人物的情感

他們必須流血
就像戰爭必須流血
他們必須痛苦
因為那是好幾代歷史留下來的傷

所以必須要殘忍一點.

那麼電影的視覺是不是夠殘忍呢?

並沒有

我甚至覺得許多血腥的場景都太美了
色調優雅的讓人讚賞

或許是導演堅持要保有這部電影的藝術性
所以任何血腥或色情的場景
都用很內斂的手法去包裝

就像劇照裡小丑都打扮的這麼酷了
提著兩把機槍像藍波一樣揹著一身的子彈
卻還是只能對空掃射浪費一身的子彈
只是為了要嚇嚇小朋友

何苦呢?

4.
想要涉及的議題太多
綁手綁腳的愛情故事
實在很難讓人看得盡興
也無法認同那些角色的心理狀態

可惜了漂亮的攝影和美術
也可惜了原本可以好好發揮的人物角色

我可以了解這部片得那麼多獎的原因
但我還是不認為這部電影應該擁有那麼好的評價
至少對不是西班牙人的我來說
這部電影真的沒那麼好看
也不夠讓人印象深刻.

最後
我只能說我個人不喜歡
但是無論我說了什麼
若有人看了這部片很喜歡
都不需要被我的評論影響

我應該也沒有把這部片說得很糟吧?
-------------------------------------------
金馬奇幻影展的電影簡介
http://www.ghfff.org.tw/program/content.aspx?id=270

2011年4月4日

或許不聽搖滾樂才是最搖滾的事



在花澤健吾最新的漫畫[請叫我英雄]裡
主角有一段自言自語的碎念
內容大概是:

會不會
其實不聽搖滾樂的我
才是最搖滾的人?

因為搖滾樂就是要反潮流不是嗎
然後跟著潮流去聽搖滾樂
這樣不是又變成流行了嗎?

所以
不聽搖滾樂的我
應該才是最搖滾的人吧。

---------------------------------------------

1.
昨晚聽完了巴布狄倫的台北演唱會
雖然是場不錯的表演
但是在聽的當下
還有表演結束的那一刻
並沒有更多特別深刻的感動

我想原因可以歸咎於我的事前功課做得不夠多
巴布狄倫的表演本身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
這場演唱會和我的距離.

2.
話說
自我開始聽樂團開始
我就認為音樂是要站著聽的
而如果你還有額外的精力的話
或許還應該尖叫和盡情搖擺你的身體
隨著表演者和音樂
整個場域的互動
才叫做搖滾樂.

不過
今天在台北小巨蛋
我看到了七成以上的觀眾
是被隔離坐在三樓的天堂區
非常遙遠地看著小小的舞台
注視著鉛筆芯般大小的巴布狄倫的

除此之外
我看到的是一二樓空蕩蕩的坐位
少數那區的觀眾跑到舞台前站著
享受"真正的搖滾樂"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堂區的所有觀眾
都看到了如此奇妙的演唱會場景
所以在聽表演的當下
大部分人都顯得特別冷靜

我沒有看到這些群眾有多麼享受這場表演
表演的當下我花了很多時間
在觀察那些和我們坐在同一區的觀眾們
有人還是會尖叫會鼓掌會試著想帶動氣氛
但是
有一種好尷尬的氣氛

因為好遙遠.

3.
或許
我們該認為這是早就知道的事
演唱會門票按照價錢等級
把群眾隔離出他們的位子

想要享受更好的音樂
就得付出更多的代價
一分錢一分貨

搖滾樂和巴布狄倫的表演
在這裡是實實在在的商品
想要更搖滾一點
那就付出多一點的錢來買搖滾

所以
我錯了

巴布狄倫還是巴布狄倫
搖滾樂還是搖滾樂
錯的是我想要用錢買搖滾樂.

4.
聽說
當晚台北市長也在其中聽表演
就坐在舞台前的第一排
那麼
不曉得他有沒有想到
如果他認為台北市是個文化之都
有豐富的藝文活動在這裡發生
那麼請回頭看一下
你的市民裡有多少人可以享受到這些
有多少人只能遙遠盼望
然後還有多少人進不來這道文化的窄門
想要個小小的位子可以坐.

5.
或許
我們該認為付出幾千塊
就可以看到巴布狄倫
這樣很值得
然後感謝主辦單位的努力了

或許我們還應該體諒主辦單位
因為門票賣不好可能還虧損
然後讓他們不敢再請國際級的藝人來台灣了

的確
我可以了解這場演唱會
他帶給許多人美好的夢想和體驗
也一定有許多即使坐在天堂區
仍然覺得不虛此行的觀眾

但是
在那些表面上的美好之外
有沒有人會去檢討這場演唱會的糟糕之處

如果
這些打著搖滾名號的演唱會
有著讓人對於經典幻滅的風險
一再地讓我們認清聽著搖滾樂的我們
是有多麼地不搖滾

那麼
我寧願不要再聽搖滾樂了
因為那對我來說太艱澀和昂貴
.

六零年代的美好
已經距離我們太遠了
即使巴布狄倫就站在你眼前
你卻連他的臉都看不清楚

所以
我們只能注視著
被聚光燈放大的影子
去想像巴布狄倫的樣子
去想像曾經
有過那麼樣的美好年代。

2011年4月2日

2011金馬奇幻影展電影筆記[阿蒙正傳]

英文片名:Simple Simon
導演:安德烈斯歐曼 Andreas Öhman
瑞典Sweden│2010│35mm│Colour│86min
------------------------------------------------------------
金馬影展的介紹
http://www.ghfff.org.tw/program/content.aspx?id=268


----------------------------------------------------------

這是一部任誰都會喜歡的電影

充滿特色的可愛人物
輕鬆的節奏和俏皮的音樂
善良的小鎮風光

只不過
在開懷大笑的散場之後
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一個好結局
而是故事裡常常和歡樂同時出現的悲傷.

看得出導演刻意要讓這部片子
以喜劇的方式呈現
但是主角阿蒙這個角色本身
亞斯柏格症者
他不是一個適合讓人發笑的喜劇角色

因為阿蒙只是無法控制自己
他的有趣行為本身並沒那麼有趣
他只是正常的生活著
努力維持他認為應該是平衡的科學法則

對於一般人而言
阿蒙的世界是讓人好奇的
但是在深入他的生活之後
才會看到在那些有趣和可愛背後
伴隨而來的是強烈的寂寞和無助

他希望被擁抱
卻只能不斷的把人推開
甚至是傷害他身邊愛著的人

在無能為力之後
只能回到自己的小宇宙裡
繼續無止盡的孤獨.

阿蒙在電影裡對某個人說:
我無法改變我自己,但是你可以.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點討厭
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
但是他也只是誠實的告訴我們
我比你們遜了可能有937倍那麼多

對於阿蒙來說
這是一種卑微的
拋開自尊向對方示弱的真誠告白

但是這種告白換來的不一定是諒解
而且不只是阿蒙
每個人都會有這種無能為力的一面

所以我們在電影裡除了歡笑
還有更多的
無能為力的哀傷.

若這部片單純的只是喜劇
我可能並不會喜歡

所以幸好它並不是那麼夠格的喜劇
只是剛剛好

有點可愛
讓人有點心疼
然後終究會是好結局

這樣就很好了。

四月一日這天


作品名稱:這一天
尺寸:15F
媒材:油畫
2011年
---------------------------------------------

這一系列的作品
是我為了紀念四月一日這天而畫的
內容是台灣各地雜亂的舊房子
被建築物所切割的有限天空
以及漂浮在天空中的人

雖說是漂浮
但是看起來也像是跳躍在大樓間的人

我希望表達的是漂浮
而不是墜落
所以這系列絕對不會有墜落地面的樣子
在畫面上也看不到地平線

做這些畫並沒有想要鼓勵或是讚揚什麼
只是
我覺得那些能夠跨越那條線的人
所追求的可能不只是結束和墜落

或許他們要的是超脫
是一趟超越想像力的飛行旅程
然後奮力一跳

這個瞬間
是包含了所有事物的一切

有人飛走了
有人留下來
然後抬頭仰望

即使身處的環境有多麼不可愛
天空有多麼地狹窄
我們都需要活著去感受
視野所及的現實還有多少的美感

奮力一跳
然後用自己的方式飛行

跨越之後
不應該是終結
而是漫長旅途的開始.

2011年3月25日

可愛的小傢伙們



作品名稱:大嘴鳥二世
年代:2011
尺寸:20F
媒材:油畫
------------------------------------------

1.
小時候可能看了什麼卡通之類的
有一天就突然開始
畫了一大堆大嘴鳥

有一整個動物園都是大嘴鳥的畫
各式各樣的大嘴鳥
有的嘴巴很大
羽毛顏色特別鮮艷
有很高的有很矮的
胖的瘦的

雖然彩色筆盒只有十二個顏色
還沒辦法調色
但是在這些大嘴鳥身上
專心的去分配顏色
讓每一隻看起來都很鮮豔漂亮
是我小時候最認真從事的工作之一

那時候我連幼稚園都還沒上吧

對於那個時候的記憶
只有我好像畫了很多大嘴鳥
而它們曾經布滿了整個客廳的牆

然後在那之後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
我就再也沒有畫過大嘴鳥了.

2.
要從我當兵的時候說起

快退伍之前
部隊因為八八水災而下高雄救災
當時我們住在一個鄉下的國小裡

而那段時間
是我當兵最充實的時光
覺得每天的勞力工作
都是確實地在為了什麼事而付出

然後最讓我高興的事情
是在一天的工作結束
回到住處時
在擁擠的國小教室裡
有好多的小學課外讀物.

有戰國策的故事
昆蟲大百科
科學新知和人體奧妙
童話繪本
民間故事之類的一大堆

我每一本都拿起來看
看得入迷

想到
小時候我們就是靠著這些課外讀物
讓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是怎麼一回事的吧

而很多小時候看過的故事書
長大了再看一遍的時候
才會發現有些童話故事
背後的意義其實不那麼可愛
甚至是有點殘忍和現實的

尤其是那些善惡設定分明
讓我們去討厭醜陋的
去打擊惡人或怪獸的故事

小朋友
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善惡
也不懂什麼是美
什麼是醜

他們只是直接的看到什麼
就表現出什麼吧.

然後
我想稍微研究看那些書的小朋友
會畫出什麼樣的圖像

就在我仔細看著
散布在國小牆面的那些圖畫時

我看到了很久沒有再看到過的
我的大嘴鳥.

雖然說是我的
但那其實並不是我畫的
那是一張充滿動物的畫面
而其中有一隻小小的動物
長的有點像我畫過的大嘴鳥

歪歪斜斜的線條
不成比例的大嘴巴
五顏六色的羽毛

那是我小時候認為最美的東西.

3.
我以小時候的圖像為主題
嘗試畫一些大嘴鳥
或是恐龍之類的題材

雖然有試著要畫出歪七扭八的圖形
但是訓練過的手不管怎麼畫
就是會畫不太歪

於是我放棄去模仿小時後的畫法
用我現在對造型和色彩的認知
去畫我現在的大嘴鳥

這些圖像基本上的造型是可愛的
但是不特別去把它們修飾到很漂亮

所以仔細看的話
其實那些可愛的小傢伙們
並不是那麼可愛

可能有的有佈滿血絲的眼睛
血盆大口充滿攻擊性
或是大得嚇人的黑眼圈
以物理來說可能脆弱地容易毀壞的造型

不過
我希望這些東西
終究是能夠被人喜歡的
或許你們會用可愛來形容它
我也覺得它的確是可愛

但若你從這裡面看到了悲傷
它也的確有令人難過的一面

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們.

2011年3月12日

我們終究只是人,而已

看著海嘯逐漸淹沒城市
堅硬的土地變成柔軟的泥濘
難以立足

暗夜不再燈火通明如繁星
而是洶湧烈火焚燒著文明
宛如煉獄

透過攝影鏡頭捕捉到的災難
讓看見的人們在當下
能夠站在更靠近神的高度
去審視著名為人類的我們

無論你上一刻正在做些什麼
想些什麼或是正想要做什麼
看見這些事情的時候
總會在心中默默的思考著

回想起
我們終究只是人
我們只是人而已

在死亡面前
沒有人是可以超越的

所以我們終究只是想圖個安眠
希望擁有溫暖
一個舒服的小房間

晚安地球
願我們愛的人能夠好眠

祝福你.

2011年2月27日

我不介意被嘲笑,但是請告訴我有什麼那麼好笑


1.
如果失眠
會覺得兩天好像只是同一天
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過
對於我來說
失眠反而令人有種安全感
因為我不用擔心睡著以後
醒來的那個人還會不會是我

因為我一直醒著.

2.
這個部落格開了有三年多了吧
不管是不是我的朋友
只要有在關心這個地方
就可以大致瞭解我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事
在做些什麼事情

想一想其實有點可怕
就算是我不認識的人
也可能會清楚我公布在這裡的一舉一動
而且我不刪文
也不刪回應
這期間這個部落格發生什麼事
幾乎是完全被公開的

雖然
我一開始特意選了比較少人用的blogger
但是因為在這裡寫的題材似乎滿廣的
什麼樣的人都可能會被吸引過來
比如說shall we dance那篇
不特定週期會有日本來的垃圾廣告留言
我一直不懂為什麼?

總之
這裡可能會被除了我朋友以外的
各式各樣的人所經過
當然也可能包括了
曾經是我朋友的人.

前幾天
我打了兩篇和老師這個題材有關的文章
不知道為什麼
居然前所未有的出現了反對或批評的回應

這種事在我這種小部落格裡
可以算是大事情了吧

說實在的我不太懂這些人是從哪裡來的
但是我真的希望這些人少用匿名的方式留言
至少也留下一個名字
哪怕那是假名
如果那個人肯用一個名字面對我
我就肯認真的回應那個人的批評

現在
批評我的人若是正在看這篇文章
我希望你至少下定決心告訴我你的名字
再決定你是不是要留言批評我.

3.
對於那些留言
我真正在意的只有兩篇
一篇是唯一有留名字的批評
我會記住他講的話
然後留意我日後打的文章
是不是依然會讓人有那種難受的感覺

無論那是不是我的本意
但既然對方是透過文字感受到的
那麼寫出那些東西的我實在無法說一句不是
就把一切都撇清.

另外一篇
就是有一個留言
可能就是第二篇文章當中
那位[朋友]的老師
其中的那位[朋友]

我必須說
很遺憾的
如果是你的話
為什麼連個名字都不留?


你是從什麼時候默默看著這裡的.....


無論如何
我只能跟你說
請不要就認為
我是在講你的[老師]
或許你覺得怎麼想都是他
但你怎麼能夠那麼肯定?

幾年來沒有講過一句話
第一次交談就是匿名的指控
若真的是你
我很難過

畢竟在我年輕的時候
你是我唯一尊敬和崇拜過的人

但如今人事以非.

如果是你本人
我只願意跟你道歉

不過
我還是會跟你說
我不是在講你的老師

除此之外
請你珍重.

4.
基本上我在把文章打出來以前
都會確認過有沒有哪裡寫得不對
如果有提到人物
會分清楚某個人物會不會太針對性
他是可以拿來舉例的介於真實或虛構之間的人
或是實實在在的講出來會很不妙的真人

確認我寫的人物沒有問題
錯別字盡量訂正以後
我才將文章送出.

這些內容是我的生活
並沒有特意要討好任何人
甚至有時候都覺得自己的某些想法
老實到可能會讓一部分的人所厭惡

但是為了清楚表示我的觀點
我寧願被一部分的人所討厭

我既沒有奢求著要被崇拜
也不覺得自己的人生精采到
值得令人嚮往.

5.
事實上
我的生活大部分都很無趣

我沒有出過國
所以我非常愛看國外的電影
即使我的生活圈只有短短幾平方公里
但是透過電影我可以體驗到幾萬公里以外的事
所以我愛公路電影
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拍

我的家庭很普通
很幸運的家人都安好
但我仍然會想看一些很殘忍
冷酷無情的故事
這讓我更珍惜現在有的一切

我的才能普普通通
因為身邊就有比自己優秀很多的同輩畫家
如果我是買家
我也會買他的作品
而不買自己的畫.

我默默的把朋友當作我的假想敵
但是才能比不上人家就算了
就連努力的程度都不及對方

於是我試著督促自己努力寫小說
然後在落選的時候覺得:
[酷耶,我果然超遜的,和這種事一點都沾不上邊.]

每次失敗後都再一次確認
自己的才能真的不太夠
只好更認命的努力

因為若連努力都不夠
我會連挑戰任何事情的門檻都達不到.

我推掉一些很難得能夠讓我做的
不錯的工作機會
因為我還是不死心的希望
要有一天能夠靠創作養活自己

即使覺得畫不贏我朋友
但我仍然把對方當作假想敵
督促著自己不要就這樣放棄畫畫
否則我以後一定會後悔...

我做了那麼多失敗的事
除了再努力再努力再努力
認清自己有多笨以外
為什麼還會有人認為
我要的只是博得他人的崇拜?

就我看來
我應該是被眾人嘲笑的對象

週遭的每個朋友
在我眼裡看來都擁有各自的必殺技
但是我還在左顧右盼
在變化系和強化系之間搖擺不定

就連這種時候
我都還要不正經
還是想告訴別人
我這麼爛
正在看著我的你
一定可以比我更厲害

在看著這裡的人
你們有些人可以因為我隨便打幾個字
就下定決心作出一些改變現狀的改變
若真的說要崇拜
我該崇拜的對象應該是你們

是你們督促我更努力

也是因為被注視著
所以我還不死心
拍拍身上的灰塵
去做下一件我要做的事.

你可以討厭我
你可以嘲笑我
但是
請你告訴我

有什麼東西那麼好笑?
又到底有什麼值得讓你這麼生氣的?

從頭到尾
入戲最深的都是我
只是看著的人
你確定要這麼認真嗎?

若你也想入戲
至少告訴我你的名字
和想要演什麼角色吧

我不希望你一輩子都只是個匿名觀眾
若要在我的舞台告訴我該怎麼演戲
首先請站上來吧.

2011年2月23日

關於老師這件事,其二

這一篇同樣是講老師

1.
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件事
以前有個朋友
常常會在跟我的聊天之中
談到他有個很棒的老師

那個老師很照顧他
教他畫國畫
教他做人處事的道理
就某方面來說
他是我朋友這輩子會一直尊敬
像是父親一般重要的老師

然後
他向我推薦了這個老師
邀我去看了那位老師的畫展

結果
我很失望

或許是我太膚淺
所以認為大一程度西畫組的我
畫的可以比那位老師好

應該是那個老師的畫有內容
看他的書法寫得比我好
落款的文字比我有深度
篆刻得好好看
印章下的位置意義非凡

他可以從一張畫引述出古代文人的氣節
他的花卉骨幹描寫的技巧
完全忠於文人畫的精隨
工整無比

可是
那位老師的作品
卻是我所見過
最無任何感動的國畫作品之一

甚至
每次聽我朋友說到他老師的種種行為時
在他口中說來的體貼師長
在我耳裡聽來
只是對於後輩照顧得太為殷勤
以至於容易遭人閒話的好人一個

我不覺得他教給了我朋友什麼
也不懂朋友為何會如此愛戴他

後來
我才了解到
老師這種東西能夠受人喜愛
應該是專業領域之外的其他事情吧

比如說純粹的好感之類的

若扣除掉這些好感之類的因素
我想能夠以專業領域這塊備受學生喜愛的老師
可能並沒有真的很多.

2.
我自己
也當了滿久的老師
雖然並不是正職的老師
教的也只有畫畫這件事
也曾經停過一陣子沒有再教
這些年來
也教過了不少人

我一直抱持著一種心態
那就是
我只是和人分享關於藝術這件事而已

我可以教你技術
因為我拿畫筆的時間絕對比學生多出上萬小時
就傳統繪畫來說
我具備了能夠將大部分看得到的東西
具體且有效率的描繪在平面上的基礎能力

我可以教你美感
就算年代沒有記得很清楚
我仍然是個認真上過美術史的藝大畢業生
可以講解基礎色彩學
告訴你美學史上曾經出現過的美感表現方式

但是
除此之外
我只是希望學生可以輕鬆享受那幾個小時的時光
因為對我來說
我也是在享受那個時光
在課堂上放著我喜愛的搖滾樂
然後偷偷地搖頭晃腦.

我和學生的差別
只在於我有責任教導你傳統繪畫技巧
以及回答任何學生提出的
關於藝術領域上的任何問題

即使我當下無法回答
或是回答的不夠完整
我也會找過資料再告訴你一次

因為我比你有時間做這方面的事
這是我的專業領域

所以
我真的覺得自己不算是個真正的老師

雖然也有被學生支持
或是不被認同過
但是
看著自己教的學生每堂課都進步一些
或是開始敢問很多問題
想法開闊了很多的時候

真的是還滿高興的.

另外
前陣子才開始發現到另外一件驚喜
那就是我教過的一些小朋友們
他們長大後也會和我們一起聽團
進了高中會參加熱音社
甚至還會邀我去聽他們成發
(雖然我好像都沒去過)

那些小朋友
以前都只聽張惠妹SHE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依然愛那些
但是他們也會聽樂團或是玩音樂了

不枉我當年上課努力的放獨立樂團洗腦他們
現在他們也跟著會搖頭晃腦地搖擺起來了

就如同我上一篇所提到的
老師的影響力真的很大

即使我只是個兼職的畫畫老師
仍然可能會對其他人產生一點影響.

但是
我想要說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
包括我在內

關於老師這件事
並不要太把它當成一回事
因為老師終究也是人

會被喜歡
會被討厭
有優點
有缺點

比如說自己的缺點就一堆
懶惰不正經又好色

所以除了在課堂上
我必須要扮演好自己老師的身分
會顯得好像很正派
之外

下了課
我就是和一般人一樣
所有人有的缺點
我都有

若知道我是這樣子的人
還願意信賴我在專業領域上的能力
願意給我教的話
我沒有理由不把我最好的內容分享給你們

這是老師的責任
也是學生應該得到的.














落落長
結構也很凌亂
但這些是我想了好久好久的事
若你認真的看完
謝謝你.

關於老師這件事,其一

1.

離開學校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了
在工作上
在面對和其他人的相處上
也不再像學生那樣
有一套規範
或是任何可以去遵從的標準

你必須自己去確定要往哪去
沒有人可以教你
或者說是沒有人應該要教你

因為你不是學生了.

有時候
會想起自己的求學途中遇過的老師
但是
不一定是好老師才會讓人記憶深刻
有些反而是曾經打擊過我
惡意的或是不經意的
卻影響了我很久的老師

還記得我小時候是個很吵的孩子
尤其是國小剛進入國中的時候
經常會在課堂上搞笑
應和著老師講的話
找諧音或是任何有趣的梗
(那時候每天都在思考梗這件事的重要性)

然後大聲說出來
讓班上的同學大笑
或是嘲笑我是個白癡
都好

只要有一瞬間
我可以讓上課的目光焦點不再是老師
就足夠讓我一整天都很開心了

不過
不專心上課只為了找梗的代價
就是成績不太令人開心...

就老師的角度而言
我的確是個討人厭的孩子.

但是這樣子的上課局面
並沒有持續太久
因為某件事

我還記得那是我正因為上課搞笑
而覺得自己很厲害的時期
在那時候的某一次課堂
有位老師
在我因為發表某個爛梗
逗得一部分人大笑的時候
對我說出:

侯俊宇,你一定要這樣才能表示自己很厲害,是不是?
如果你有辦法安安靜靜上一堂課,我就請你吃巧克力.

在老師說出那些話過後的短暫沉默後
(一秒或是更短一點,我不知道,可是我覺得那個沉默非常久)
突然
嘲笑的聲音變得更大聲了
老師逆轉了他對梗的掌控權
成功地讓同學的焦點回到自己身上
然後我成了被嘲笑的
一個用巧克力就可以打發的搗蛋鬼

那是我第一次深刻的了解到
什麼是羞恥.

他成功的揭穿了我的企圖
揭穿我只是想要引人注目的
那小小的卑微的虛榮心
我那渺小的存在感

在那之後
我在課堂上的搞笑
越來越少人會注意
甚至自己都覺得心虛

因為我被破梗了

然後在不久後的某一天
我變成了沉默寡言的孩子.

雖說整件事情根本就是我很白目
但若那時候老師
不是在課堂上公開戳破我的企圖
而是透過別的方式告訴我這樣子是不好的

或許在當時
我會是更快樂一點的孩子
也會少了更多的自卑感

時至今日
我早已不太會去想起那時候的事
但有時候
我還是會回想起那時候沒有台階可下的自己

無論如何
這就是老師帶給小朋友的影響力.


2.
然後
小朋友的我又經歷過不少重要的老師

我曾碰到對我父母說過
我是個不受教到連復興商工都考不上的孩子
所以後來我唸了復興商工

我曾碰到說我只是空有手頭上的技術
但是畫出來的東西一點內涵都沒有的老師
所以後來我看了很多書
也去唸了老師根本不認為會考上的藝大

上了藝大後也才知道
那個老師的東西才是真正的一點內涵都沒有
空有技術而且技術還不夠好

說實在的我應該要感謝這些老師

那麼
在大學以後碰到的老師呢?

講認真的
我覺得在藝術這個專業領域上
我碰到了不少啟蒙我的好老師

但是
這些老師總會在我當下
或是讓我幾年以後開始去懷疑
他們教給我的這些東西
真的是正確的嗎?

某個老師跟我說藝術家不可能有偶像
一定會去質疑任何事情

剛開始
我認同這句話
也一直這麼告訴自己
什麼都應該去質疑

到最後
我也開始質疑起這句話的正確性
甚至質疑起那位老師的作品
是不是真的有實踐了他所講的內容

某個老師告訴我們藝術已死
藝術應該要跨領域
藝術家要用更多元的面向去思考
不要只是為了藝術而做藝術

然後不久後我們就要為了期中考而做藝術
期中考的內容就是為了藝術
讓我們必須在短時間內策展出來
做出一個讓老師好打分數的展

那麼
我想既然藝術已死
美術系這種東西又怎麼能苟活
不要為了藝術而藝術
那麼我們來嘲諷來反體制一下看看

結果
得到的結果就是
我們在侮辱美術系
我們的論述不夠完整
我們對體制的質疑
成為了對自已行為本身存在的質疑

就這個經驗得到的結論就是
如果我們的論述再完整一點
行動更激烈一點
是不是就可以漂亮的侮辱一番美術系了?

老師們教導我們去質疑
教導我們如何去評斷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那麼
若在幾年後
我在美術館看到非常糟糕的藝術家個展
然後幫他背書的人之中
還有當初教我那些知識的老師

這時候
我是不是應該要徹底的去批評和質疑那些作品
被放置在美術館的合理性?

是老師的教導
才讓我懂得質疑老師的教導的

那麼
就這點來說
我應該是個好學生吧

即使我早就不是學生了.

2011年2月3日

關於那個角色



很久沒有寫一些關於電影的文章


應該要說
很久沒有因為腦子裡裝了什麼東西很多
不寫就會滿溢出來
用這樣的心情來寫文章了.

我感覺到我所想的事情
快過於我打字的當下
將所想的思緒化成文字
的速度

在我打下這一行字的瞬間
思緒這種東西
已經遠遠的跑到更前面的地方了

所以
我現在正嚐試著把那些不著痕跡的思考過程
捕捉一些下來
寫在這裡

這裡.

我要開始講了
............................................






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



就是你
看著這篇文章的你
或是我自己.

我問你
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
在日常生活中
突然把自己這種存在
看做是另外一個人的經驗

比如說
像是玩第三人稱的3D遊戲
你知道你控制著一個叫做侯XX的角色
你操作著這個角色去做任何事

奇妙的地方是
你可以像是在玩遊戲一般的操作著自己
好似在[自己]這個軀殼以外
還有另外一個[自己]存在

不管是被操控的[自己]
或是正在操控[自己]的[自己]
兩個[自己]是在根本上完全不相同的自己.....

告訴你一個小秘密
其實我從小就這麼覺得.

而且
我一直以為有人在操控著自己
然後還有另外一個人
在操控著操控自己的某人

更可怕的是
我不知道究竟在自己背後
有幾個人一層一層地在操控這一切
彷彿鏡中鏡的反射般
無窮無盡.

我記得很清楚
這是我還在唸幼稚園的時候
就想到的事情

所以從小時候開始
我就一直很難順利的睡覺
因為怕一睡著後
醒來的那個人
不知道會是誰?



前陣子我開始迷上查理考夫曼的電影
比如說[變腦]這部片

在電影裡有一個奇妙的通道
只要進入這個通道
每個人都可以變成另外一個人
一位叫做馬可維奇的陌生人

變成馬可維奇的時間只有十五分鐘
但是
你可以透過他的身體和眼睛
感受馬可維奇這個人所體驗的一切

在這十五分鐘裡
你完全成為另一個人.

這是多麼荒謬
可是對我來說又是如此熟悉的事情
體驗著好像是自己
但又不是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想像嗎?
你知道自己的存在
但你又不那麼確定自己到底是誰

是男人
是女人
是導演
是演員
是作家
是小說人物

什麼都是也什麼都不是.




在[蘭花賊]這部電影裡
透過改編劇本這件事
將原作小說的故事
和編劇者的生活重疊在一起

身為編劇的主角
把自己放進了故事裡面
到後來
真實和虛構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
從哪裡開始是真的
從哪裡開始是虛構的

又或者
我們只看到了編劇刻意給我們看見的故事
其實全部都是虛構的

但虛構的定義又是什麼
對於作者本身
對於我們所看到的那個[自己]本身
這一切
可能全部都是真的.




這樣子反反覆覆不斷的存在和消失
虛構和真實不斷交織重疊的故事
在[紐約浮世繪]這部電影
查理考夫曼首次從編劇轉為導演的電影
玩得更誇張.

編劇家為了製作出他這輩子最偉大的作品
重現了他生活中的一切
將他眼中的城市全部製作出來

找演員來演他的朋友
甚至讓某些人演出那個人自己
在一場劇裡演出各式各樣的
環繞在自己周圍的人生

但是這種演出太過浩大
排練現實需要用比現實更多的時間去排練
所以排練永遠趕不上現實生活中的改變
而這場劇只好永無止盡的排練下去

一年
五年
十年
二十年

戲持續排練著
生活一直重複著
看似不可思議
卻也非常寫實

難道生活的本質不也是這樣嗎?
每個人演好自己的角色
然後讓名為生活的這場戲繼續演下去

某個人倒下了
會有另一個人接替他的位子
對於這個戲本身
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那麼
到最後到底會剩下來什麼?

------------------------------------------------

在蘭花賊這部電影裡有說到

任何故事
無論你怎麼去寫
只要最後面的結局是令人滿意的
那麼不管這個故事寫得再糟
都不會是太壞的故事.

所以
我們要的
是不是也就像是故事結局那樣
只要最後結果是好的
一切就都值得了
也可以原諒任何事

反正
我們也想不到結局以後的事了
如果最後只剩下結局的話.

但是阿
就是因為還不到寫結局的時候
所以現在還可以盡量的埋伏筆
鋪陳出自己認為有趣的故事發展

即使不知道睡著以後
醒來的人會是誰
但是
還能寫的時候
就盡量寫

就算不知道自己是什麼
還是得一直寫

一直寫




一直寫








一直寫


















直到睡意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