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費氏肥皂劇




年代: 2008
導演: 侯俊宇.簡振傑
片長: 9分37秒
-------------------------------------------

這個片子共有12個分鏡
這些分鏡的秒數用費氏數列的公式相加
從最短的1秒到144秒
也就是1.1.2.3.5.8.13.21.34.55.89.144

用費氏數列這個點
最主要是因為一部電影
[午夜之後,狂戀]裡面提到的一段話:
[世界似乎是由某種數學規律支配,
花的花瓣、鳳梨的果皮、向日葵的種子,
全都符合費氏定律,因此,世界或許真有道理可言。]

那時候看到電影時
很喜歡這段話
所以一直把費氏數列當成一個很奇妙的東西
也是我後來想到用費氏數列
所加成的時間來拍片的契機之一

世界或許真有道理可言。

而這部片子想要傳達的
是以台北城為一個劇場的概念
讓演員演台北人,在台北生活的片段

電影分成兩條線進行
從台北市的白天到台北市的晚上

男主角從台北光點附近出發
女主角從當代館附近出發
然後在中山捷運站擦身而過
女生往圓山`士林的方向過去
男生則是在信義區到光華商場週遭徘徊

兩人互相不認識
最後因為一點點的契機
他們最後在中正紀念堂相遇
(應該說自由廣場,但我講的很不習慣)

最後的最後
導向這部片子的結局
也讓人在過程中慢慢的意識到一個重要角色
神秘的黑衣人

看起來好像有放入一些戲劇元素進去
但我希望那個戲劇元素是慢慢的一點一點進去
從一開始的1秒根本不能演出什麼
到最後的144秒裡暗示了很多的內容

所以我們預想的演員
不需要太好的戲劇底子(也可以說不用)
只要能夠融入那個情境就可以了

以戲劇張力來說
這部片子是淡了點
但對於片段的每分每秒
台北市的空間和一些空白的時間流動來講
算是有達成我們預想中的狀態
-----------------------------------------------------------------------

其實以上的這些
現在終於被實體化的內容
是我在半年以前就想到
然後一直就想嘗試去做的

可是它卻被擱置
一直沒有辦法去實現

直到前幾個禮拜
我看到了台北電影節的網站
台北主題獎4月30日截止
我就突然像被雷打到似的
想要用之前那個沒被完成的概念
去拍一部短片去參加比賽
接著徹夜未眠的寫好劇本初稿

隔天找了簡振討論
也就是這個短片的另一個導演
希望我們能夠參加這個比賽
而且我們要得第一名...

如果是一般人
一定會覺得我瘋掉了
沒事幹麻去搞一件苦差事來做
第一名這種東西怎麼可能說拿就拿
而且當時的劇本更抽象
連我都還沒完全釐清我們到底要拍些什麼

但我們就真的當他是一回事的討論起來
選角`敲定工作人員和演員的時間
場景和器材工作日程的問題
以及重複的確定這部片子的觀念
討論如何做最適當的呈現
(而且其實當時不久後,我們就要研究所筆試和面試)

考完試後馬上敲定演員和工作人員
整個工作流程兩天拍完
三天滿滿的後製

雖然是很小規模的製作
也多半是親友助陣
但是過程中真的收穫不少
即使過程中一直發現怎樣怎樣可以更好
下次要先注意到什麼問題之類的
發現片子的問題越來越多
甚至一度懷疑我們拍的東西是不是一文不值

但是
我們終究還是讓這個只是想像的概念
確實而且完整的成型了
最後變成了總長9分37秒的影片

而且我有信心下次會有更好的劇本和概念
拍出更好的東西來

這都是因為我們現在拍了這一隻短片
才知道的路和方向

我也深深的了解到
我若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根本無法完成多少事情
就像這部電影
少了夥伴的合作
另一個導演的全力支持
我幾乎就是斷手斷腳了

這些夥伴也包括演員們和工作人員
另外也不能不特別提到超級認真的女主角
感覺任何導演碰到她都會想栽培
這個過程讓我們都成長不少

還有很多沒有參與到這部片子的夥伴們
他們可能是原本的演員或工作人員
只是剛好這次沒有辦法來幫上忙

但我還是想讓你們知道
我們這次做的這件事
它的過程經過和最後的結果
並且感激你們的關心和意見

這個片子本身我其實還想表達更多東西
但這次就先到這裡為止

在未來
我們再一步步的
隨著經驗和能力的提升
做出更好的作品

作品就是給人批評和檢視的
比賽的結果如何
未來看過的人評價如何
都會是重要的

但那不會是否定我們創作的理由
只要我還能思考
就要持續的創作
無論如何

無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