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2013金馬影展筆記,關於15部電影,後記(中)

片名: 腳踏車大作戰/ Wadjda
導演: 海法阿爾曼蘇爾/ Haifaa Al-Mansour
--------------------------------------------------------
這部電影是我私心覺得,這次影展片單裡最好看的一部電影。它非常的簡單,沒有太複雜的敘事和拍攝手法,但能夠輕易打動人心,我想這是因為電影本身擁有足夠的誠意。

電影以沙烏地阿拉伯這個國家為背景,這是個對許多人來說相當陌生的國家,尤其是這個國家的女人,我們只知道她們總是矇著面紗,但不知道她們的故事。所以這部電影為那些女性發聲,討論關於阿拉伯社會兩性不平權的問題,溫柔而不尖銳地,用說故事的方式緩緩地讓觀眾看見。

溫柔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部分,它透過瓦嘉達這個小女孩的視角,去觀察這世界。她說,她的媽媽應該擁有一個頻道,因為媽媽擁有全世界最美的歌喉,應該被其他人欣賞。無論社會和家庭多麼虧待母親,對她來說,母親才是最重要,世界的重心。小女孩試著用她的方法,從自己開始慢慢地改變生活中的一切,從想要得到一部腳踏車開始,從了解可蘭經的內涵開始,她不帶任何偏見地學習和嘗試。這部電影只是希望觀眾看見,而不執著於讓人接受任何主義或信仰,溫柔地包容一切。

只可惜,這部電影無法在沙烏地阿拉伯上映,因為當地沒有任何一間電影院。除了我們,那裡的人更應該要看這個故事,看看電影裡勇於嘗試的女孩,以及她的母親,所有美麗的女性都應該被尊重。




======================================

片名: 觀光客出沒,注意! /Sightseers
導演: 班偉特利/ Ben Wheatley
----------------------------------------------------
這是部超賤的公路電影,就如同電影裡男主角總愛嚷嚷著,他是如何被人破壞了關於他與美好風景的回憶。而這部片,也破壞了我對於公路電影的美好期待。

這部片真的很賤,很重要,所以我再說一次,這部片真的很賤。它沒有任何正確的道德觀,沒有好看的男女主角,沒有美麗的愛情,沒有友情沒有親情,也沒有對於小動物和自然的愛。如果抽掉公路這件事,這只是一部連環殺人魔電影,然後我們的視角是在殺人魔這個角度。看到這裡,可能有些口味比較特殊的觀眾會有興趣,這部片夠B級也重口味。我本身也會看B級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和公路元素結合起來的樣子,看起來就是特別讓人想找個什麼東西來摔,然後再踩一踩。

總而言之,導演破壞了我心中某一塊純粹的土地,接著還在裡面埋屍體。

這部片大概是這樣的感覺,打更多字只會覺得又浪費了更多生命。




=====================================

片名: 洛城警察壞壞事件/ Wrong Cops
導演: 昆汀杜皮爾/ Quentin Dupieux
--------------------------------------------------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個導演的作品,上一部是[神祕小狗失蹤事件]。基本上,上一部看完的感覺是一頭霧水,覺得這個導演應該不是正常人,對它的評價是有趣和無聊各一半。那麼這次為什麼還要再來看這部電影呢,我想除了想看素顏又孬孬的瑪麗蓮曼森以外,是想要再次確認這個導演到底在想什麼,這次又會拍出多麼不可思議的電影。

果然,那奇妙的"電波"又在電影裡出現了,稱之為"電波",是因為不知該如何看待這部電影許多詭異的情節。那些奇異的演員表現,跳脫常軌的日常和劇情,已經怪到自成一格,好像看不懂是觀眾自己的問題一樣。我想電影院的觀眾裡,應該大部分人都是看不太懂的,但我可以感覺到我們都試著去適應這部電影,找到這部電影的電波,好讓我們有理由繼續坐在電影院裡面。

最後,以結論來說,如果導演又拍出了下一部電影,然後又被放到影展的片單裡。我想,我應該還是會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劃下電影票,最後在電影院看片的時候,感到有些懊悔。





=======================================

片名: 天注定/ A Touch Of Sin
導演: 賈樟柯/ Zhang Ke Jia
----------------------------------------------------------
或許應該先看過[三峽好人]這部電影,那麼我對賈樟柯導演的評價,就不會從這部片的看法開始。

這部片所要探討的,對於貧富不均和資本社會的議題關懷,應該很容易看得出來。但可惜電影中的暴力和刺激太多,而關懷,反而變得不那麼明顯了。一段段短篇故事,以天註定這個點做為串連,想要表現人生百態,各有各不同的命。

無論是在林沖夜奔之後的,現代武松打虎的水滸英雄,有家庭的神秘殺手,厭世的青少年,俠客般的婚外情女子。這些故事中參雜了許多隱喻,也放進了許多真實社會的情節,但最後卻都用一個極高的劇情張力點,來為各自的故事總結。這可能不是相當好的做法,除了血液和暴力以外,除了死亡這件事,應該還有辦法更好的去說這些故事,至少,每一段故事並不都那麼需要急轉直下。

我想說的是可惜了,如果把暴力美學和這部電影想要關注的部分拆開來,或許都可以各自成為不錯的電影,但想要把這些都加在一起的結果,就成了一部不上不下,難以定位觀眾取向的電影。





=========================================



片名: 龐克小貓拆政府/ Pussy Riot - A Punk Prayer
導演: 麥克勒納, 麥辛波斯德洛金/Mike Lerner, Maxim Pozdorovkin
-----------------------------------------------------------------
相當值得一看的紀錄片,或許我們會對遠從俄羅斯開始,在世界興起的青年革命之火稍微有些了解,這是在我們的時代正發生的事。

影展翻譯在中文片名選擇了"拆政府"這個字眼,除了之前興起過的拆政府運動之外,應該也是想讓這部片所記錄的,關於Pussy Riot這個藝術行動團體,她們在俄羅斯社會下所遭遇的事件,和我們當今的社會現況做一些對比和思考。

Pussy Riot是一個藝術行動團體,她們的行動意圖,基本上是藝術表現大於政治動機的。或許以Vladimir Majakovskij所發表的[藝術是敲打世界的鎚子,而不是映照世界的鏡子 ],這個論點來說,他們所做的是相當具有積極性,希望能夠改變一些什麼事的藝術行為,那是有部分政治意圖在的。也因為這種藝術行為,讓她們的行動不能夠單純的以創作,以藝術自由這個名義開脫。尤其在俄羅斯,政府和宗教勢力較龐大的社會,如果同時踩到政治與宗教的線,會讓問題變得非常複雜。

電影記錄了Pussy Riot在2012年2月,她們在莫斯科基督救世大教堂,進行藝術行動以後,接著被捕入獄的三名成員,這之間約六個月的審判過程。那些事如果發生在台灣,可能我們會覺得它不是太嚴重的事,政治人物不會認真看待,社會上會有些輿論,可能會占據了幾天的新聞版面,然後最後不了了之。但是在俄羅斯,他們的社會和法律非常認真看待這件事,即使不一定真的依法有據,但仍然經過了許多形式上的程序,去定義或定罪這起事件。

這部紀錄片讓人看到國家機器,法律的遊戲規則,它是有許多瑕疵存在的,端看執政者或社會輿論的壓力,就能決定造成何種結果。令人感傷的是Pussy Riot的成員,她們在法庭上為自己的辯白,無論是多麼動人真摯的話語,在法庭上並沒有能夠左右判決結果的作用。對於亟欲把她們定罪的人來說,那些只是詭辯,只是一種藝術形式的表演。因為發生的地方不同,在大教堂的表演是犯罪和不道德的褻瀆,在法庭上宣揚自我立場的論述,成為了把戲和表演。

無論如何,我尊敬那些拿起鐵鎚的人,如果沒有他們,這個世界將停止進一步地思考,也難以真正的了解自由。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