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8日

太多人站在牆頭

政府、議員、財團並不是眼盲,是心盲,一疊疊的選票、鈔票、股票的誘惑,使他們不得不昧著自己的良心,違背自己的意願,繼續去荼毒、殘害同在這一片土地上的人們。
善良不是錯,淳樸不是命,來不及長大的靈魂,更不該是生命的原罪。
太多人站在牆頭,静静等待,選擇,當有利的風吹來,立刻張開雙手,以諂媚的笑容去迎接,拋棄他們原先所利用的墊腳石,吐吐苦水,宣示自己的身份、作為,也表達些許遺憾,遺憾曾經的墊腳石,不再是助力,而是阻力,誇口為了國家、民族的大業,張起大旗,打著動聽的口號,繼續在這場騙局中,投入另一個泥沼。
人心真的很壞,為了維持既得利益,可以不顧一切的去傷害、踐踏別人的尊嚴、未來與夢想,只為了堅固自己擁有的優勢、權力與地位;有多少的政客、投機者、財主關心過這一片土地上的人們,是同胞,而不是棋子而已。

[白米不是炸彈] 楊儒門.著 .印刻出版.
以上內文節錄自第七章--太多人站在牆頭--P234-235

-------------------------------------------------------

在全民大悶鍋裡有個搞笑單元,叫做白米超人。節目的內容就是有個頭戴斗笠,穿著超人服裝和米字內褲的超人,他會出現在大家面前,傾聽人民的心聲,而且會和大家一起幹樵政府。最後他都會拿出一個神奇道具給人用力K他,號稱K完之後就會一切順利,然後不負責任的掉頭飛走。結局就是留下來的民眾雖然覺得問題還是沒解決,但還是力挺白米超人到底。

這個節目不用多想也知道,是以白米炸彈客楊儒門為對象,延伸而出的反諷搞笑人物。而在社會上給予這件事情的評價也是正反兩面都有。媒體上的楊儒門則是一個適合被炒作的話題人物,從放置炸彈行動開始,被捕入獄,判刑,上訴,社會團體的聲援和支持,金曲獎上林生祥將部分奨金捐獻給楊儒門,到特赦出獄,出版著作一直都持續被關注。

至於他的所作所為,是否真的就像白米超人一樣,沒有改變任何事情嗎?這或許不是顯而易見的,畢竟改變本身這件事,並不能像政府官員誇耀自己的政績似的,拿些短視近利的建設來說自己完成了什麼。

白米不是炸彈,一書中楊儒門提到了自己對於整件事情的反思,其實也是疑惑。甚至質疑自己的所做所為並不正確,並不是一個聰明的,最恰當的表現方式。他只是以他的有限能力,去爭取到盡量多一點的媒體和社會關注,嚐試能從其中得到各種的資源,去為農民和貧困的小孩發聲。事件之後他得到了一般人不容易得到的人力資源和關注,但這個時候他反而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了,覺得這麼多的關注和資源不該在他身上,而是在那些真正該被關心的農民身上。

除了少數最頂尖的人,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的行為和未來,都是會充滿不確定和疑惑的吧但若因此猶豫不前,覺得自己總是思考不足,而不去做任何事,那麼到最後可能會什麼都做不來。人的想法一直在變,尤其是擁有一點小聰明的人,今天的想法總是會被明天的想法所超越或推翻,那麼要到什麼時候你才能放手去做呢?

在這本書裡,楊儒門的自我書寫是把自己形容為一個白目,甚至愚笨的人。敘述他的田野生活,在台灣四處旅行,日常生活到開始服刑之後,所發生的人事物。有些部分自己很能感同身受,因為小時後我也在南部的鄉下住過幾年,對於土地和人情味的感情一直都有,也記得騎著腳踏車在田埂邊遊蕩,一直騎都不太需要轉彎,吹著混有作物香氣的風聞起來很舒服,覺得生活可以就這麼在這裡一直持續下去。放空的習慣也是在鄉下養成的,到台北居住之後,才知道放空會讓我遺漏掉老師講了些什麼,這樣會趕不上課業的進度,必須要隨時集中精神,我才不會趕不上台北人的腳步...

一直到近年我才越來越想念,想讓自己抽離台北,去過一陣子以前的生活。但以前不知道農民那麼苦,鄉下的土地和居住的人一直在沒落和凋零。太多人站在牆頭,試著眺望對岸或是更遙遠的地方,卻無法理解同樣土地上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下,是不需要公平和弱勢族群的。

思考,若我決定5年內要離開台灣,這些時間內能夠做些什麼?讓我足夠了解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事,我才能坦然的走出這個土地,告訴自己和別人我是從何而來,能夠講出屬於自己土地上發生的故事,和任何人對話。

太多人站在牆頭,放眼望去景緻遼闊,而心靈的視野,並沒有變得比較寬闊。

老闆我最大

英文片名: The boss of it all
導演: 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
----------------------------------------------------------

這部片子看的很開心
因為
這部片
終於不晃了!

我一直很喜歡他的片子
但是
他的電影因為都是使用手持攝影機的方式拍攝
所以鏡頭很不穩定
會晃

所以所以
我每次看他的片子都是強忍著暈眩的強烈反胃感
(現在光想起來那種感覺就會頭痛想吐)
硬撐著把電影看完
很棒的導演
但我唯一抱怨的是
能不能別那麼晃阿...

而這部片子
是使用機具控制拍攝的
但拍攝的手法和一般電影鏡頭不太一樣
是一種隨機的連續攝影
讓被拍攝的事物產生一種錯位
那種拍攝方式就類似在看某個政治人物的現場記者會
然後你同時轉了好幾個新聞台比較
會有很多不同角度的鏡頭
一些微妙的時間差出現

劇情方面其實不如電影宣傳的那麼搞笑
這部片子的笑點是一些很嚴肅的事情
當這些事情逐漸在故事裡被顛覆和反轉
就會逐漸的發現哪裡好笑
是一種無法笑開懷
但會因為有所領悟而發笑的喜劇

其實個人認為這是比較小品式的導演實驗作
但片長也還是有100分鐘之久
結局也是一個大意外
看完會有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心情

說不上是喜歡的片子
但有些東西還是讓我可以回味很久
或許有些部分我現在還看不懂
但至少知道這部片子大概想表現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