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

2018的十部劇集

[再見,黑鳥]

這部或許不是我今年最喜歡的劇,但它可能是最重要的。

伊坂幸太郎的故事通常到最後的部分,會有一種前面鋪陳的所有一切,全部都是有意義的整合感。就像是宇宙的秩序早就存在於那裡的感覺,無論是善意,或是惡意,這一切都是必然該發生,也終究會結束。

它是一部好好的跟你過往的人生說再見的故事,負起責任去對那些應該要道別的人說再見,如果我們已經知道自己的盡頭會到哪裡,那麼就把美好留在過去,給那些還要繼續活下去的人。

就這樣吧,Good Bye.





[UNNATURAL]

在今年初就有著年度最佳日劇的氣勢,事實也證明了它的確是水準之上的好作品,說是年度最佳也不誇張。

透過解剖屍體了解真相的推理單元劇,每具屍體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從各種角度去討論人為何會死亡。或許意外或者謀殺,每一次死亡背後所隱藏的意義,並不是單純的統計學案例,而是代表了某個人的一生。

如同劇中所述:法醫學是為了未來而存在的科學。

我們需要探究真相,明白仇恨從何而來,也才有機會得到救贖,放下那些讓人變得瘋狂的執念。

或許我們永遠都不會原諒那些世上的惡,但我們必須揭示那些事實,是為了可能更良善的未來。



[Dele]

今年如果沒有這一部劇,UNNATURAL真的是第一名毫無懸念,這一年光是這兩部就拉高了一整年的日劇水準。

Dele優秀到每一集都可以說是電影規格,單集拆開來看都可以不輸平均之上的日本電影,如果有什麼影展願意把這整部劇上電影院放,我願意買票進去看。

UNNATURAL和這部Dele主題不太一樣,但有一些互相呼應的感覺,一個透過屍體講故事,而這部以逝者留下的電子檔案講故事。如果說屍體所揭示的資訊,是關於一個人如何死亡的真相,那麼逝者的電子檔案,就是關於人為何而死的線索。

這部劇的重點並不是真相,而是人們都隱藏了一些什麼,選擇要知道多少,要相信幾分。

這不是科學,它並不能真的證明什麼,但那些被刪除的資訊,可能會讓我們心中的某個重要的人,變得更加完整。

我們一直都可以選擇性的相信,無需全盤接收,為了不要浪費掉那些世界上難得的美好。





[大叔之愛]

這部光是在sp版本的時候,我就看了兩三遍,然後到處推薦給朋友,雖然很少推坑成功。沒想到它後來拍了完整一季的日劇版,而且非常受歡迎,接下來好像還要拍電影版。

以這部劇受歡迎的程度證明,好的戀愛故事是可以跨越各種性別與族群的,雖然這部劇基本上還是有點太戲劇性的浮誇,但它真的是一次非常優秀的戲劇類型嘗試。

連直男都可以被這部劇感動,雖然並沒有因此被掰彎,但真的誠心祝福所有勇敢追愛的人們,這個世界真的可以很大很開闊。




[健康而有文化的低限度生活]

今年最療癒的日劇之一,在我最低潮的時候根本就把這部劇當作精神食糧來嗑,吉岡里帆憑藉著這個角色,幾乎榮登了年度最療癒女演員冠軍。

其實拆開來仔細檢視這部劇的細節,它並不是最優秀的演員群表現,劇本也不是最精緻優秀的,但它有著相當穩定而溫暖的,對於人的關懷和希望。戲劇這件事本來大多就和現實有著一段不小的距離,即使它再如何想貼近現實,取材多少於現實,它終究是戲劇。

但這部劇還是講述了不少現實正發生的,那些所謂社會邊緣人的故事。無論人身處在什麼樣的處境下,就算在社會的最底層,也都該保有一份尊嚴,有活下去的機會與力爭上游的希望。

我們都有需要被拯救的時候,需要一些外力支援,但那些也只應是一個有限度的索求,最終能讓自己改變的力量,還是源於自我。




[我們的奇蹟]

是今年最哭的日劇吧,哭點不是因為劇情有多麼悲傷,這部劇幾乎沒有在講述悲傷,而是一份對於人的理解,我的哭點也在於被理解的部分。

要接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裡指的不一樣並不是說只有自己是特別的。當然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但是總會有一些人,對於如何一般地融入群體之中,是相當困難甚至痛苦的。

如果把對於社會的普遍適應性,視為一種技能指數的話,有的人可以剛好正常的符合那個技能標準,有的甚至還超越許多。但也有一些人,是為了追求那基礎的技能指數,都感到困難,需要耗費超出更多一般人的努力,才能勉強做到和其他人相當的水平。

那麼,我們應該勉強或是排擠那些人嗎?

又如果,我們就是那些接不上一般頻率的人,就應該勉強自己或是放棄自己其他的可能性呢?

在那些少數之中,可能又只有少數中的少數,可以得到正確的引導,或是擁有足夠天才於一般人的優勢。更多的是那些無法自我實現,也無法跟上群體的邊緣人。

那麼該怎麼辦呢?

其實我們都差不多苦,但希望我們都可能互相理解。不求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和喜歡,但應該值得多喜歡自己一點,和自己的獨特或是不成材,和解共生。

我們能夠一起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已經是難得,也是奇蹟。





[非獸性男女]

私心的部分在於,如果結衣每年都有日劇,我都會把結衣出演的日劇排在年度十大裡面。

不過這部是真的有內容,算是相當特別的一部劇。特別的部分在於,它看似呈現一種有點鬆散的劇情結構,有些太過瑣碎的寫實和不流暢感,讓觀眾有種被什麼東西稍微卡在心上的感覺。但它其實是一種相對於傳統都會戀愛劇的變形演出,著重在角色之間可能互相觸發的不穩定感,設定了像是顯性對照組的野獸男女,或是隱性的野獸男女,彼此激盪出不同的戲劇性發展。

但這其實也不是容易被接受的劇本寫法,人物性格太過於寫實的問題,在於劇情的推進會很難以預測,甚至有種整體無法推進的停滯感。在戲劇裡體驗到現實感,容易讓人煩躁,尤其主角又是承受著各方壓力的抑鬱角色,或許會有觀眾看著真有感同身受的苦悶。

所以這部劇的酒吧相當重要,要說這部劇的救贖在於主角們酒吧喝啤酒的戲份,一點都不為過。那是讓人放鬆的地方,也是這部劇裡最像是戲劇的部分,它穩定了整部劇的節奏。

不說破的酒友關係,離開酒吧就不用再對彼此負責的距離,那是曖昧不清的這部劇的精華,也是擁有最多可能性的劇場中心。

然而這部劇企圖想讓人看更多的,是那些遠離戲劇中心的瑣碎和輕描淡寫的浪漫。















[淨化萬事屋]

這部四集的劇,是電影版故事的後續,可以獨立觀看,甚至個人認為比電影版的部份還要優秀。

最後兩集的耶誕節篇現在看來也很應景,可以說是今年最好的耶誕精神故事了。關於我們想珍惜的是什麼,為了什麼送禮給珍視的人,又希望留些什麼給世界,對於遠在他方的人,還有什麼想說的話。

它是一道希望能連接兩個不同世界的門,一封有著綿長思念卻無處投遞的信件。





[忘卻的幸子]

年度最療癒,私心推薦2018年最喜歡的日劇就這部了。

它不單純只是在吃美食的劇,雖然劇中大概有百分之八十都在吃,但是每個吃東西的演出都療癒到不行,也非常夠鏘。我是在這部劇才見識到高畑充希的強大,她的演技優秀到只是看著她吃,就能夠清楚地詮釋各種食物的細膩味道,個人覺得那個吃相可以說是藝術的境界了。

關於那些想要遺忘,悲傷無法釋懷的,全心全意地用美食來忘卻。

美食,忘卻,美食,忘卻,美食,忘卻。

忘卻。





[狂想]

由於我的專長和關注的劇集在於日劇,而且光日劇就看不完,所以很慚愧的我幾乎沒在看日劇以外的劇集,但是這部真的相當有意思。

這部講的是關於我們腦袋裡難以驅逐的偏執或瘋狂,人們總是為了這些執念而糾結,那如果我們能夠進入腦神經深處,在所謂心靈的夢境中,從根源去除那些執念,會是如何?

又如果,有著另一個人能在那最私密的心靈深處,共享著彼此的夢境,互相承擔與扶持彼此的脆弱,那會有多麼不可思議?

或許瘋狂,失控地墜落,但是有人能夠拉住自己,或許覺得自己獨處的和諧世界被破壞了,但不討厭對方帶來的驚喜和改變。

艾瑪史東總是很適合演那種,在一生中只可能出現一次的,特殊到沒有人能跟她抗衡的命中注定之人。當那種人能夠在不同也不可思議的夢境中,一次次地出現,很難不說服自己去相信,相信那就是此生最不甘願放手的追逐。

但那好難,相信他人很難,相信自己也很難。所以我寧可當那一切只是自己腦裡的狂想,也不願再次地放手追逐。

將我的狂想拿出一點與你分享,就算只是夢境,也足夠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