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

2011金馬奇幻影展電影筆記[哭泣的小丑]

英文片名:The Last Circus
導演:艾利克斯德拉伊格萊希亞 Álex de la Iglesia
西班牙、法國Spain, France│2010│DigiBeta│Colour│107min
--------------------------------------------------------

1.
一般來說
我近年挑影展片的原則
都是在看完劇照和預告片之後
判斷這部電影的色調`人物特色`配樂的表現是否夠好
能夠讓我有所期待
才會決定看這部片

劇情和節奏感的部分
簡介這種東西(常常)有時候會騙人
也常有預告片節奏很棒
但是看到正式影片就悶了的情況
所以只能稍微參考一下

若真的還是不放心
那麼就參考一下得獎紀錄
應該是最保險的狀況

但是偶爾還是會踩到地雷...

其實這部電影
我光是看到上面的那張劇照
就非常想要看

不過或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太高
所以看完就傷心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現在的耐心沒有幾年前那麼好的關係
所以看到很拖又交代不清楚的電影會覺得很難過

如果是像[爆裂警官]那種歡樂片
我可以接受他只有夜市人生等級的劇情
因為至少還有寶萊塢歌舞可以看
有帥氣誇張的動作場面
以及媲美北斗神拳般的猛男炸裂

但是如果我看的是一部很明顯劇情重要的電影
那麼[哭泣的小丑]這部電影顯然是讓我失望了.

2.
這是一部企圖心非常強烈的電影
他包涵了歷史和戰爭`國族隱喻`宗教等等的議題
從電影一開始放映的許多歷史人物照片
就給了觀眾許多提示他想的是什麼

如果是西班牙人
我想他們應該會認識那些人
接受電影的提示並且對這個故事感到認同

但是很可惜我不是西班牙人
也並不了解西班牙的歷史
純粹做為一個看電影的觀眾來說
我只感覺到這個故事太煽情
卻又小心翼翼地想要保留一點什麼.

3.
電影塑造了一個負責搞笑的歡樂小丑
以及負責被取笑的哭泣小丑
這兩種小丑各自暗示了它們的共生和權力關係

他們同時愛上一位美麗的金髮美女
(這份愛情或許暗示了對什麼的渴望)
但是不約而同地
他們都是用激烈而瘋狂的舉動
來表達他們對愛的渴望...

以上其實並不是多麼精采的角色設定
若是以一部討論愛情的電影來說
應該要在兩個小丑和金髮美女
以及周遭的人物經歷上
做一些比較細膩的互動表現
讓觀眾可以深入人物所想的
了解他們的愛情

但是糟的地方是
這部片不只是想要講愛情
這讓幾個主要角色的表演有很大的侷限性
他們必須要用極度戲劇性的表演
誇張地表現人物的情感

他們必須流血
就像戰爭必須流血
他們必須痛苦
因為那是好幾代歷史留下來的傷

所以必須要殘忍一點.

那麼電影的視覺是不是夠殘忍呢?

並沒有

我甚至覺得許多血腥的場景都太美了
色調優雅的讓人讚賞

或許是導演堅持要保有這部電影的藝術性
所以任何血腥或色情的場景
都用很內斂的手法去包裝

就像劇照裡小丑都打扮的這麼酷了
提著兩把機槍像藍波一樣揹著一身的子彈
卻還是只能對空掃射浪費一身的子彈
只是為了要嚇嚇小朋友

何苦呢?

4.
想要涉及的議題太多
綁手綁腳的愛情故事
實在很難讓人看得盡興
也無法認同那些角色的心理狀態

可惜了漂亮的攝影和美術
也可惜了原本可以好好發揮的人物角色

我可以了解這部片得那麼多獎的原因
但我還是不認為這部電影應該擁有那麼好的評價
至少對不是西班牙人的我來說
這部電影真的沒那麼好看
也不夠讓人印象深刻.

最後
我只能說我個人不喜歡
但是無論我說了什麼
若有人看了這部片很喜歡
都不需要被我的評論影響

我應該也沒有把這部片說得很糟吧?
-------------------------------------------
金馬奇幻影展的電影簡介
http://www.ghfff.org.tw/program/content.aspx?id=270

2011年4月4日

或許不聽搖滾樂才是最搖滾的事



在花澤健吾最新的漫畫[請叫我英雄]裡
主角有一段自言自語的碎念
內容大概是:

會不會
其實不聽搖滾樂的我
才是最搖滾的人?

因為搖滾樂就是要反潮流不是嗎
然後跟著潮流去聽搖滾樂
這樣不是又變成流行了嗎?

所以
不聽搖滾樂的我
應該才是最搖滾的人吧。

---------------------------------------------

1.
昨晚聽完了巴布狄倫的台北演唱會
雖然是場不錯的表演
但是在聽的當下
還有表演結束的那一刻
並沒有更多特別深刻的感動

我想原因可以歸咎於我的事前功課做得不夠多
巴布狄倫的表演本身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
這場演唱會和我的距離.

2.
話說
自我開始聽樂團開始
我就認為音樂是要站著聽的
而如果你還有額外的精力的話
或許還應該尖叫和盡情搖擺你的身體
隨著表演者和音樂
整個場域的互動
才叫做搖滾樂.

不過
今天在台北小巨蛋
我看到了七成以上的觀眾
是被隔離坐在三樓的天堂區
非常遙遠地看著小小的舞台
注視著鉛筆芯般大小的巴布狄倫的

除此之外
我看到的是一二樓空蕩蕩的坐位
少數那區的觀眾跑到舞台前站著
享受"真正的搖滾樂"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堂區的所有觀眾
都看到了如此奇妙的演唱會場景
所以在聽表演的當下
大部分人都顯得特別冷靜

我沒有看到這些群眾有多麼享受這場表演
表演的當下我花了很多時間
在觀察那些和我們坐在同一區的觀眾們
有人還是會尖叫會鼓掌會試著想帶動氣氛
但是
有一種好尷尬的氣氛

因為好遙遠.

3.
或許
我們該認為這是早就知道的事
演唱會門票按照價錢等級
把群眾隔離出他們的位子

想要享受更好的音樂
就得付出更多的代價
一分錢一分貨

搖滾樂和巴布狄倫的表演
在這裡是實實在在的商品
想要更搖滾一點
那就付出多一點的錢來買搖滾

所以
我錯了

巴布狄倫還是巴布狄倫
搖滾樂還是搖滾樂
錯的是我想要用錢買搖滾樂.

4.
聽說
當晚台北市長也在其中聽表演
就坐在舞台前的第一排
那麼
不曉得他有沒有想到
如果他認為台北市是個文化之都
有豐富的藝文活動在這裡發生
那麼請回頭看一下
你的市民裡有多少人可以享受到這些
有多少人只能遙遠盼望
然後還有多少人進不來這道文化的窄門
想要個小小的位子可以坐.

5.
或許
我們該認為付出幾千塊
就可以看到巴布狄倫
這樣很值得
然後感謝主辦單位的努力了

或許我們還應該體諒主辦單位
因為門票賣不好可能還虧損
然後讓他們不敢再請國際級的藝人來台灣了

的確
我可以了解這場演唱會
他帶給許多人美好的夢想和體驗
也一定有許多即使坐在天堂區
仍然覺得不虛此行的觀眾

但是
在那些表面上的美好之外
有沒有人會去檢討這場演唱會的糟糕之處

如果
這些打著搖滾名號的演唱會
有著讓人對於經典幻滅的風險
一再地讓我們認清聽著搖滾樂的我們
是有多麼地不搖滾

那麼
我寧願不要再聽搖滾樂了
因為那對我來說太艱澀和昂貴
.

六零年代的美好
已經距離我們太遠了
即使巴布狄倫就站在你眼前
你卻連他的臉都看不清楚

所以
我們只能注視著
被聚光燈放大的影子
去想像巴布狄倫的樣子
去想像曾經
有過那麼樣的美好年代。

2011年4月2日

2011金馬奇幻影展電影筆記[阿蒙正傳]

英文片名:Simple Simon
導演:安德烈斯歐曼 Andreas Öhman
瑞典Sweden│2010│35mm│Colour│86min
------------------------------------------------------------
金馬影展的介紹
http://www.ghfff.org.tw/program/content.aspx?id=268


----------------------------------------------------------

這是一部任誰都會喜歡的電影

充滿特色的可愛人物
輕鬆的節奏和俏皮的音樂
善良的小鎮風光

只不過
在開懷大笑的散場之後
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一個好結局
而是故事裡常常和歡樂同時出現的悲傷.

看得出導演刻意要讓這部片子
以喜劇的方式呈現
但是主角阿蒙這個角色本身
亞斯柏格症者
他不是一個適合讓人發笑的喜劇角色

因為阿蒙只是無法控制自己
他的有趣行為本身並沒那麼有趣
他只是正常的生活著
努力維持他認為應該是平衡的科學法則

對於一般人而言
阿蒙的世界是讓人好奇的
但是在深入他的生活之後
才會看到在那些有趣和可愛背後
伴隨而來的是強烈的寂寞和無助

他希望被擁抱
卻只能不斷的把人推開
甚至是傷害他身邊愛著的人

在無能為力之後
只能回到自己的小宇宙裡
繼續無止盡的孤獨.

阿蒙在電影裡對某個人說:
我無法改變我自己,但是你可以.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點討厭
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
但是他也只是誠實的告訴我們
我比你們遜了可能有937倍那麼多

對於阿蒙來說
這是一種卑微的
拋開自尊向對方示弱的真誠告白

但是這種告白換來的不一定是諒解
而且不只是阿蒙
每個人都會有這種無能為力的一面

所以我們在電影裡除了歡笑
還有更多的
無能為力的哀傷.

若這部片單純的只是喜劇
我可能並不會喜歡

所以幸好它並不是那麼夠格的喜劇
只是剛剛好

有點可愛
讓人有點心疼
然後終究會是好結局

這樣就很好了。

四月一日這天


作品名稱:這一天
尺寸:15F
媒材:油畫
2011年
---------------------------------------------

這一系列的作品
是我為了紀念四月一日這天而畫的
內容是台灣各地雜亂的舊房子
被建築物所切割的有限天空
以及漂浮在天空中的人

雖說是漂浮
但是看起來也像是跳躍在大樓間的人

我希望表達的是漂浮
而不是墜落
所以這系列絕對不會有墜落地面的樣子
在畫面上也看不到地平線

做這些畫並沒有想要鼓勵或是讚揚什麼
只是
我覺得那些能夠跨越那條線的人
所追求的可能不只是結束和墜落

或許他們要的是超脫
是一趟超越想像力的飛行旅程
然後奮力一跳

這個瞬間
是包含了所有事物的一切

有人飛走了
有人留下來
然後抬頭仰望

即使身處的環境有多麼不可愛
天空有多麼地狹窄
我們都需要活著去感受
視野所及的現實還有多少的美感

奮力一跳
然後用自己的方式飛行

跨越之後
不應該是終結
而是漫長旅途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