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2013金馬影展筆記,關於15部電影,後記(中)

片名: 腳踏車大作戰/ Wadjda
導演: 海法阿爾曼蘇爾/ Haifaa Al-Mansour
--------------------------------------------------------
這部電影是我私心覺得,這次影展片單裡最好看的一部電影。它非常的簡單,沒有太複雜的敘事和拍攝手法,但能夠輕易打動人心,我想這是因為電影本身擁有足夠的誠意。

電影以沙烏地阿拉伯這個國家為背景,這是個對許多人來說相當陌生的國家,尤其是這個國家的女人,我們只知道她們總是矇著面紗,但不知道她們的故事。所以這部電影為那些女性發聲,討論關於阿拉伯社會兩性不平權的問題,溫柔而不尖銳地,用說故事的方式緩緩地讓觀眾看見。

溫柔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部分,它透過瓦嘉達這個小女孩的視角,去觀察這世界。她說,她的媽媽應該擁有一個頻道,因為媽媽擁有全世界最美的歌喉,應該被其他人欣賞。無論社會和家庭多麼虧待母親,對她來說,母親才是最重要,世界的重心。小女孩試著用她的方法,從自己開始慢慢地改變生活中的一切,從想要得到一部腳踏車開始,從了解可蘭經的內涵開始,她不帶任何偏見地學習和嘗試。這部電影只是希望觀眾看見,而不執著於讓人接受任何主義或信仰,溫柔地包容一切。

只可惜,這部電影無法在沙烏地阿拉伯上映,因為當地沒有任何一間電影院。除了我們,那裡的人更應該要看這個故事,看看電影裡勇於嘗試的女孩,以及她的母親,所有美麗的女性都應該被尊重。




======================================

片名: 觀光客出沒,注意! /Sightseers
導演: 班偉特利/ Ben Wheatley
----------------------------------------------------
這是部超賤的公路電影,就如同電影裡男主角總愛嚷嚷著,他是如何被人破壞了關於他與美好風景的回憶。而這部片,也破壞了我對於公路電影的美好期待。

這部片真的很賤,很重要,所以我再說一次,這部片真的很賤。它沒有任何正確的道德觀,沒有好看的男女主角,沒有美麗的愛情,沒有友情沒有親情,也沒有對於小動物和自然的愛。如果抽掉公路這件事,這只是一部連環殺人魔電影,然後我們的視角是在殺人魔這個角度。看到這裡,可能有些口味比較特殊的觀眾會有興趣,這部片夠B級也重口味。我本身也會看B級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和公路元素結合起來的樣子,看起來就是特別讓人想找個什麼東西來摔,然後再踩一踩。

總而言之,導演破壞了我心中某一塊純粹的土地,接著還在裡面埋屍體。

這部片大概是這樣的感覺,打更多字只會覺得又浪費了更多生命。




=====================================

片名: 洛城警察壞壞事件/ Wrong Cops
導演: 昆汀杜皮爾/ Quentin Dupieux
--------------------------------------------------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個導演的作品,上一部是[神祕小狗失蹤事件]。基本上,上一部看完的感覺是一頭霧水,覺得這個導演應該不是正常人,對它的評價是有趣和無聊各一半。那麼這次為什麼還要再來看這部電影呢,我想除了想看素顏又孬孬的瑪麗蓮曼森以外,是想要再次確認這個導演到底在想什麼,這次又會拍出多麼不可思議的電影。

果然,那奇妙的"電波"又在電影裡出現了,稱之為"電波",是因為不知該如何看待這部電影許多詭異的情節。那些奇異的演員表現,跳脫常軌的日常和劇情,已經怪到自成一格,好像看不懂是觀眾自己的問題一樣。我想電影院的觀眾裡,應該大部分人都是看不太懂的,但我可以感覺到我們都試著去適應這部電影,找到這部電影的電波,好讓我們有理由繼續坐在電影院裡面。

最後,以結論來說,如果導演又拍出了下一部電影,然後又被放到影展的片單裡。我想,我應該還是會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劃下電影票,最後在電影院看片的時候,感到有些懊悔。





=======================================

片名: 天注定/ A Touch Of Sin
導演: 賈樟柯/ Zhang Ke Jia
----------------------------------------------------------
或許應該先看過[三峽好人]這部電影,那麼我對賈樟柯導演的評價,就不會從這部片的看法開始。

這部片所要探討的,對於貧富不均和資本社會的議題關懷,應該很容易看得出來。但可惜電影中的暴力和刺激太多,而關懷,反而變得不那麼明顯了。一段段短篇故事,以天註定這個點做為串連,想要表現人生百態,各有各不同的命。

無論是在林沖夜奔之後的,現代武松打虎的水滸英雄,有家庭的神秘殺手,厭世的青少年,俠客般的婚外情女子。這些故事中參雜了許多隱喻,也放進了許多真實社會的情節,但最後卻都用一個極高的劇情張力點,來為各自的故事總結。這可能不是相當好的做法,除了血液和暴力以外,除了死亡這件事,應該還有辦法更好的去說這些故事,至少,每一段故事並不都那麼需要急轉直下。

我想說的是可惜了,如果把暴力美學和這部電影想要關注的部分拆開來,或許都可以各自成為不錯的電影,但想要把這些都加在一起的結果,就成了一部不上不下,難以定位觀眾取向的電影。





=========================================



片名: 龐克小貓拆政府/ Pussy Riot - A Punk Prayer
導演: 麥克勒納, 麥辛波斯德洛金/Mike Lerner, Maxim Pozdorovkin
-----------------------------------------------------------------
相當值得一看的紀錄片,或許我們會對遠從俄羅斯開始,在世界興起的青年革命之火稍微有些了解,這是在我們的時代正發生的事。

影展翻譯在中文片名選擇了"拆政府"這個字眼,除了之前興起過的拆政府運動之外,應該也是想讓這部片所記錄的,關於Pussy Riot這個藝術行動團體,她們在俄羅斯社會下所遭遇的事件,和我們當今的社會現況做一些對比和思考。

Pussy Riot是一個藝術行動團體,她們的行動意圖,基本上是藝術表現大於政治動機的。或許以Vladimir Majakovskij所發表的[藝術是敲打世界的鎚子,而不是映照世界的鏡子 ],這個論點來說,他們所做的是相當具有積極性,希望能夠改變一些什麼事的藝術行為,那是有部分政治意圖在的。也因為這種藝術行為,讓她們的行動不能夠單純的以創作,以藝術自由這個名義開脫。尤其在俄羅斯,政府和宗教勢力較龐大的社會,如果同時踩到政治與宗教的線,會讓問題變得非常複雜。

電影記錄了Pussy Riot在2012年2月,她們在莫斯科基督救世大教堂,進行藝術行動以後,接著被捕入獄的三名成員,這之間約六個月的審判過程。那些事如果發生在台灣,可能我們會覺得它不是太嚴重的事,政治人物不會認真看待,社會上會有些輿論,可能會占據了幾天的新聞版面,然後最後不了了之。但是在俄羅斯,他們的社會和法律非常認真看待這件事,即使不一定真的依法有據,但仍然經過了許多形式上的程序,去定義或定罪這起事件。

這部紀錄片讓人看到國家機器,法律的遊戲規則,它是有許多瑕疵存在的,端看執政者或社會輿論的壓力,就能決定造成何種結果。令人感傷的是Pussy Riot的成員,她們在法庭上為自己的辯白,無論是多麼動人真摯的話語,在法庭上並沒有能夠左右判決結果的作用。對於亟欲把她們定罪的人來說,那些只是詭辯,只是一種藝術形式的表演。因為發生的地方不同,在大教堂的表演是犯罪和不道德的褻瀆,在法庭上宣揚自我立場的論述,成為了把戲和表演。

無論如何,我尊敬那些拿起鐵鎚的人,如果沒有他們,這個世界將停止進一步地思考,也難以真正的了解自由。



-------------------------------------
(待續)

2013年11月26日

2013金馬影展筆記,關於15部電影,後記(上)

02.
片名: 寂寞拍賣師/The Best Offer
導演: 吉斯皮托那多利/Giuseppe Tornatore
----------------------------------------------------
原本以為這次會有時間,一一寫些關於這次影展看過的電影,但時間上實在是沒辦法。如今影展就要結束,我個人的片單也已看完,在最後,雖然不會每部電影都用很長的篇幅,但我還是希望寫點關於這次影展的東西,和一些想法。

以下筆記的排列順序,也是我這次影展看片的前後順序。

首先是[寂寞拍賣師],這是部相當值得一看的電影,以劇情完整度,演員表現,攝影和美術,音樂性等電影所能包含的事情,都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簡單的說,它可以被列入今年前三可看的電影之中,像是這種程度的好看。

短短的兩個多小時裡面,電影裡有太多細節不容易馬上被看到,雖然討論的可能都是同樣的一兩件事。關於藝術的原創與贗品,這其中的價值是否可能被重新檢視,如果該將這些事以價值去衡量的話。又或者,以同樣的論點去討論愛情,能否去衡量,又能否完美的模仿,拼湊出看不見的那些事物。

何謂真實,何謂價值,讓電影牽引觀眾,從迷霧中去窺見故事的本質。




===========================================


03.
片名: 搖滾紀年:滾石1965/ The Rolling Stones Charlie Is My Darling - Ireland 1965
導演: 彼德懷特海德, 米克戈夏努/Mick Gochanour,Peter Whitehead
------------------------------------------------------
對於滾石合唱團,個人沒有太多特別的感情,所以看完沒有特別的感受。不過這隻記錄片,呈現了60年代關於超級明星,瘋狂的搖滾樂世代的社會切片,光是看著那個時代的鏡頭所記錄下的事情,那些有意義或沒什麼意義的時代之聲,就能從中稍微得到一些樂趣吧。




==========================================

04.
片名: 搖滾瞬間/Who Shot Rock & Roll: The Film
導演: 史蒂芬柯沈思/Steven Kochones
--------------------------------------------
這部是和上一部同場放映的,是相當有意思的一部紀錄片。電影討論到許多經典的樂團和明星,在那個沒有那麼多網路影片可看的時代裡,音樂和唱片封面形象的關係有多麼密不可分。攝影捕捉到的樂手,那些被當作唱片封面,雜誌,報刊的那些影像,是如何影響了音樂的傳播,帶動了每個世代的潮流,甚至可以說是改變了世界。

搖滾樂如果可以改變世界,影像的力量該是功不可沒的。





=========================================

05.
片名: 英倫怪咖/We Are the Freaks
導演: 賈斯汀艾德嘉/Justin Edgar
---------------------------------------------
如果要用[猜火車]去比較這部電影,我想看完可能會覺得失望,或許同樣都是徬徨的英國年輕人,次文化和糜爛的玩樂生活態度,但骨子裡想討論的事情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電影暗諷了勵志片之類的成長電影,但結局其實也和一般的勵志片沒有太大不同,以一種不太在乎任何事的態度去說故事,可其實也希望能夠在這些年輕人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有點自相矛盾的電影,不過幸好也有一點清新。





========================================

06.
片名: 神父精煩惱/The Priest's Children
導演: 文科布雷森/Vinko Bresan
----------------------------------------------------
電影看似是幽默的諷刺喜劇,卻嚴肅地討論了關於宗教,道德和信仰等不容易被客觀討論的議題。以故事中的離島小鎮為故事場景,那似乎是個離上帝有點遙遠的地方,雖然那裏有教會,有神父,有信徒,但那座島上鎮民們的所作所為,包含神職者本身在內,都或多或少地偏離了原本該遵從的信仰。

電影以荒謬的劇情發展,讓故事局面越來越難以收拾,處處引人發笑的情節,演員群們微妙的戲劇表現,要笑不笑地讓觀眾感到微微地不安。無法開懷大笑,那是因為觀眾意識到了道德,如果那些荒謬漸漸地太過於真實,那就越來越難以放心地笑出聲來了。



===========================================

 07.
片名: 青春殘酷練習曲/Harmony Lessons
導演: 埃米爾拜加津/Emir Baigazin
------------------------------------------------ ------
如果"惡意"這件事,有可能成為美麗的話?

這是部相當殘忍的電影,同時也相當優雅美麗,鏡頭下的哈薩克草原,蒼白的雪景和少年,深紅色的血與屍體,都收斂地表示著無可避免的死亡,以及和諧。

在視覺上,這部電影相當適合呈現殘忍的鏡頭,但導演似乎並不特別去彰顯那種立即性的暴力,而是用了許多隱喻,去帶過了觀眾可能預期會有的刺激畫面。於是大部分的鏡頭都是漂亮地,觀眾只能從微小的線索裡,去想像電影裡那些可能發生的殘酷畫面。或許就像是這部電影背後的惡意,它並不是那麼地顯而易見,在凝視裡,在言語中,在團體生活,在階級和身分之中。

若不是因為惡意所產生的現實結果,在椎心刺骨地痛楚之中,難以理解活著這件事,有多麼巨大而深刻地,令人無力承受。或許只因我們只是人,而無法領略這個世界所要給人承受的,究竟是什麼?



============================================

08.
片名: 無路用之王/Prince Avalanche
導演: 大衛高登葛林/David Gordon Green
-----------------------------------------------------
魯蛇,loser這個字眼近年來好像新聞也會用,或者是以人生勝利組這個類別,來定義或區分一些族群。以我個人來說,絕對不是會被分在人生勝利組那邊的,所以似乎也因此特別喜歡看這種魯蛇類型的故事。

簡單來說,這是大魯蛇帶小魯蛇,一起工作也順便展開的公路電影。沒有漂亮的女主角,沒有終點和目標,兩個男主角也都不帥,唱歌也不好聽。老實說,這部電影看到一半時,覺得實在是有點難看。讓我持續看下去的理由,是公路的景色,以及似乎不多的背景音樂。

不過,孫子兵法中的<九地>篇說得好,[投之亡地而後存,致之死地而後生]。當你攤坐在電影院裡,對正在放映中的電影不抱太多的期望以後,慢慢地就會覺得其實沒那麼難看,就連兩個男主角看久了也順眼多了,然後開始可以有所感動。

認真的說,電影在最後部分的處理是相當不錯的,一點隱喻和有些懶散的放鬆感,令人能夠真的覺得開心。畢竟人生就是這樣,再壞也不過就是如此了,至少還有一口氣在,能夠唱唱歌,曬曬太陽和走走路,也就也沒什麼好再難過的了。



=========================================

09.
片名: 愛溢狂洩/Celestial Wives Of The Meadow Mari
導演: 阿列克謝費多爾琴克/Alexey Fedorchenko
----------------------------------------------------

可能的話,我希望把這場的電影票拿去退錢,但是電影都看了,也只能想想到底是哪裡讓我那麼不喜歡,就當作是上一課。

首先,這部片的節奏相當亂,你無法輕易跟上和預期這部電影,理解它到底想要表達什麼事情。它似乎是有文本改編的,一共是二十幾篇的寓言故事,以二十幾個女孩為主角的短篇集,我可以理解部分那些像詩般的隱喻,但感覺像是在看詩作的插圖,這部電影沒有讓我感覺到跳脫於文本之外的獨特性。

如果電影從頭到尾都是沒有邏輯,以它特有的法則持續到電影結束,那麼我會感覺到有些意思。但是到了電影最後,又有點像是世界大同的統一性,美好到前面的摸不著頭緒好像都是假的。

我實在是無法抓到這部電影傳送過來的訊息,所以只能說,頻率應該是沒有對好。



============================================

10.
片名: 小蝦米的逆襲/Workers
導演: 荷西路易斯瓦勒/Jose Luis Valle
-----------------------------------------------------------------

原本的預期這部片會是喜劇,而確實也是如此,但是,跟預想之中好像有太多的落差。或許這應該怪罪於中文片名,用了"逆襲"這個字眼,那讓我想到了夏亞。

其實這是部有點可愛的電影,但也有些無聊,長鏡頭,緩慢地,好似在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片段般。奇妙的是雖然鏡頭緩慢,但有時下一個看似差不多的鏡頭,卻是電影故事中經過了幾天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的轉換。這種跳轉的感覺不太容易去習慣它,但還算是有趣的部分,和其他特別緩慢的鏡頭形成一種對照。

而在故事上,雖然我說這是有點可愛的電影,但也有許多非常現實,甚至令人非常難過的地方。電影中的那些主要角色,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勞動者,他們大半輩子的時間都在工作,把青春奉獻給雇主和公司。但在現實情況下,他們不見得能夠順利退休,有機會得到另一次人生。這件事情,在電影以外的現實世界也是如此,然而,電影給了這些勞動者一個機會,讓他們反擊一次他們的雇主和人生。

黃昏之後的最後反擊,這是電影中的角色們,以及這部電影可愛的地方,雖然也有一點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大半輩子都被壓著的勞動者,用他們的人生去拼搏的最後一擊,可能不會那麼優雅,那麼講求遊戲規則。他們要的是遲到了太久的正義,無論使用任何方法,就像當年那些在頭上敲著鍵盤的人一樣,為了自身的利益,千方百計,不擇手段。

致偉大的勞動者們,你們不會是孤單的。

 (後七篇待續)

2013年11月9日

[郊遊] 2013金馬影展筆記-01

英文片名: Stray Dogs
導演: 蔡明亮.Tsai Ming-liang
-----------------------------------------------------------------------------------------------------------------------

前幾天,看到家人們在客廳看電視,當時正在播出某個談論時事的節目,內容在講什麼已經忘記了,但印象深刻的是某個名嘴來賓,他的頭銜掛上了"社會觀察家"這幾個字。這件事一直讓我放在心上,時不時會拿出來想一下,為什麼那個名嘴可以稱為社會觀察家,以及什麼才叫做社會觀察家。

我在想,順應潮流和輿論,刻意討好某部分群眾的名嘴,是不該以社會觀察家這個頭銜自居的,或許用某種潮流的代言人,直接以團體領袖,甚至是教主這種頭銜都來得確實多了。至少,"社會觀察"不該是這麼膚淺的事情。



在今天看完蔡明亮的[郊遊]以後,我又再一次地想到了上面的事情,關於"社會觀察"這件事。

不知道是從幾年前開始的,在路上常看到許多舉著建商立牌的人,他們用身體支撐著那些廣告,斗大華麗的字體寫著新落成的住宅特區,指引我們往哪裡去或打什麼電話,可以找到廣告中的夢幻居所。這麼多的建商廣告,這麼多人在從事這件工作,那麼這個城市應該是不少人都有地方住,或有能力買那些房子吧?

但事實並非如此,舉著牌子的人大部分都和那些房子沒有關係,他們只是方便使用的活動招牌罷了。這份工作沒有任何的創造,或是所謂的工作意義,只要牌子還立著,沒有人會在意舉牌的人做出了什麼表現,在想些什麼。而蔡明亮導演,他試著借用這個身分,讓這些人講一點故事,關於那些立牌後面的人,他們的臉孔,他們在想些什麼?



這部電影的時間和鏡頭是緩慢的,緩慢到像是和真實時間一般。看著李康生的生活,和[青少年哪吒]那個時期年輕的樣子,完全不一樣的李康生,像是這幾十年來,一直就在我們身邊某處一般。由於鏡頭是漂亮清晰的,它清晰到可以看見李康生臉上的每一個細紋和毛孔,經過歲月的一張父親的臉,稍微鬆弛的面容,和深刻了許多的眼神。

電影赤裸裸的捕捉李康生,以及他兩個孩子的生活,或者該說孩子這個角色,在電影裡只是為了加深成年人面對社會現實的陪襯作用。因為孩子,所以沒有辦法逃避,因為得生活在這個社會,所以再無奈的事情也都只能默默承受。

電影並沒有放入太多的事件和劇情,來表現角色在電影裡的心路轉折,反而是非常重視演員在每一顆鏡頭裡,在某個事件,或者只是無聊的狀態下,自然產生的情緒。蔡明亮自己都說,這部電影主要是在看他的演員們,這部分的確不假,但除了演員表現以外,這部電影所包含的許多社會元素,也令人無法不去注目。



在車水馬龍的車陣之間,分隔島上的李康生唱著歌,因為鏡頭剛好對著李康生,不然可能沒有人知道,也不會有興趣聽他在唱些什麼。大賣場與廢墟,封閉的日常生活,與不可思議的郊遊。

這是一部讓人慢下來的電影,如同蔡明亮以往的作品一般,只是這次更慢,更純粹的緩慢,甚至緩慢到可以分心。

一般以電影來說,會讓人能夠抽離當下注目的電影狀況,甚至令人不耐煩,就是一部難以成功的作品了。但是蔡明亮似乎就是要這種慢,讓人會分心的慢,讓人看看鏡頭裡的所有東西,審視畫面,聽空間的聲音以及人的喘息聲,偶爾還有些畫面之外的雜音。

因為緩慢,所以電影裡每一場戲都被拉長,從一次演員的表演方式和意圖以外,觀眾自己還可以看到其他的東西。比如說我看到李康生和高麗菜的對手戲,看了看覺得難過想哭,但又有點想笑出來,因為那畫面實在有點愚蠢可笑,但笑一笑又覺得有點悲哀,關於人這件事,就是這麼蠢,可也常常想不透為何如此。



最後,蔡明亮說台灣的電影不太自由,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拍一部自己喜歡的,甚至可以說是自溺的電影。以自溺這個字眼形容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點都不過分,但也因為有這部電影,觀眾才能透過導演的眼睛,看著它是如何觀察我們這個社會,讓我們看到一個演員,一位導演可以如何用幾十年那麼漫長的時間,記錄著,表演著,去說一個故事。

那是蔡明亮的郊遊,李康生的郊遊,走在另一端我們不熟悉的世界,孤單的觀察,以及漫長的郊遊。

2013年11月5日

[淺談青年漫畫] 櫻桃症候群,北崎拓


其實一直都想要好好寫些關於青年漫畫的文章,隨著年紀增長,愛看漫畫這件事雖然依舊,但除了海賊王,火影忍者之類以外,也越來越喜歡題材風格多變的青年漫畫。


我對北崎拓漫畫最早的印象,是從我國高中看的[風速少女]開始,記得那是個以女生為主角的馬拉松競賽故事,有愛情熱血等青春元素,至於故事情節就差不多都忘掉了。但是印象深刻的是,那部雖然是以男性為主閱讀群的作品,但也有許多女性的視點在裡面,對那時候的我來說,提供了不同於傳統少年漫畫以外的觀點。

近幾年再看到北崎拓的作品,就是他著名的[邱比特的惡作劇]系列,這系列的長篇漫畫一共有[虹玉][櫻桃症候群]以及今年才完結的[慾望的印記]這三部。以我個人的喜歡程度來說,第一名會是[櫻桃症候群],再來是第一部的[虹玉]。而對於今年才完結的[慾望的印記]來說,雖然它還是不錯的作品,但以故事的完整度和張力來說,[櫻桃症候群]這部作品還是較合我胃口,人物的塑造也較立體深刻。

談到了人物塑造這件事,我想很多看漫畫的人,都會認同故事人物的細膩程度,會對於作品的好壞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好的漫畫角色能夠感動人,讓人一直喜愛某個角色,好似那是個和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都認識的人。

北崎拓的[邱比特的惡作劇]這系列,描述的都是有點奇幻和稍微情色的愛情故事,基本上充滿許多不可能會在真實世界發生的設定,但是即使是再荒謬的故事和情節,角色的反應卻都很細膩,有時候看似過於浪漫,但往往馬上又讓讀者發現故事中現實的一面。
有種說法是荒謬到一個程度,就有可能在荒謬之中發現那其實是另一種寫實,而這系列建立在荒謬之上的故事,用來敘述關於愛情的那些故事,看起來也只是剛好而已。


回到我主要想分享的,關於[櫻桃症候群]這部漫畫上,熟悉作者這系列作品的人,會曉得在人物設定上,又是作者常用的雙女主角線的故事。無論是因為命中注定的蕾娜,或是最親近深愛的麻生,主角阿川宗則和這兩位女主角之間的故事,一直都不容易讓人預料到之後的發展。

劇情設定了許多看似不可抗,比如說命中注定,或是人情世故等超現實或現實的因素,但隨著故事的發展,會發現那些開始的設定會不斷被質疑,或者是重新被定義。至於角色塑造上,除了男主角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設定上極端不同的女主角,他們之間的對手戲,以女性的視點去進行故事的發展。

以北崎拓優秀的畫工所繪的角色上,會覺得那些漂亮的人物,無論是男女主角,配角甚至是立場不同的反派角色,大部分都很難讓人真心的討厭。在畫面呈現上,這是漫畫和現實故事最大不同的地方,讓很多可能非常醜陋的東西,變得令人接受和輕易看待。因為這樣,也令讀者能夠感受到溫暖,對於故事產生期待和鼓勵作用,雖然它還是藏了不少現實的陰暗面在裡面,但因為貼近現實,才更真誠了一些。

關於故事內容和情節我盡量不想分析,希望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找來看,我只能說如果你對於愛情故事有一點點期待,但又已經超過了少男少女那樣的情懷和年紀之後,或許你可以看看這部漫畫。


這是適合給心理上的青春期結束,或者是不曉得,青春期在什麼時候早就結束的成人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