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

2013金馬影展筆記,關於15部電影,後記(上)

02.
片名: 寂寞拍賣師/The Best Offer
導演: 吉斯皮托那多利/Giuseppe Tornatore
----------------------------------------------------
原本以為這次會有時間,一一寫些關於這次影展看過的電影,但時間上實在是沒辦法。如今影展就要結束,我個人的片單也已看完,在最後,雖然不會每部電影都用很長的篇幅,但我還是希望寫點關於這次影展的東西,和一些想法。

以下筆記的排列順序,也是我這次影展看片的前後順序。

首先是[寂寞拍賣師],這是部相當值得一看的電影,以劇情完整度,演員表現,攝影和美術,音樂性等電影所能包含的事情,都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簡單的說,它可以被列入今年前三可看的電影之中,像是這種程度的好看。

短短的兩個多小時裡面,電影裡有太多細節不容易馬上被看到,雖然討論的可能都是同樣的一兩件事。關於藝術的原創與贗品,這其中的價值是否可能被重新檢視,如果該將這些事以價值去衡量的話。又或者,以同樣的論點去討論愛情,能否去衡量,又能否完美的模仿,拼湊出看不見的那些事物。

何謂真實,何謂價值,讓電影牽引觀眾,從迷霧中去窺見故事的本質。




===========================================


03.
片名: 搖滾紀年:滾石1965/ The Rolling Stones Charlie Is My Darling - Ireland 1965
導演: 彼德懷特海德, 米克戈夏努/Mick Gochanour,Peter Whitehead
------------------------------------------------------
對於滾石合唱團,個人沒有太多特別的感情,所以看完沒有特別的感受。不過這隻記錄片,呈現了60年代關於超級明星,瘋狂的搖滾樂世代的社會切片,光是看著那個時代的鏡頭所記錄下的事情,那些有意義或沒什麼意義的時代之聲,就能從中稍微得到一些樂趣吧。




==========================================

04.
片名: 搖滾瞬間/Who Shot Rock & Roll: The Film
導演: 史蒂芬柯沈思/Steven Kochones
--------------------------------------------
這部是和上一部同場放映的,是相當有意思的一部紀錄片。電影討論到許多經典的樂團和明星,在那個沒有那麼多網路影片可看的時代裡,音樂和唱片封面形象的關係有多麼密不可分。攝影捕捉到的樂手,那些被當作唱片封面,雜誌,報刊的那些影像,是如何影響了音樂的傳播,帶動了每個世代的潮流,甚至可以說是改變了世界。

搖滾樂如果可以改變世界,影像的力量該是功不可沒的。





=========================================

05.
片名: 英倫怪咖/We Are the Freaks
導演: 賈斯汀艾德嘉/Justin Edgar
---------------------------------------------
如果要用[猜火車]去比較這部電影,我想看完可能會覺得失望,或許同樣都是徬徨的英國年輕人,次文化和糜爛的玩樂生活態度,但骨子裡想討論的事情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電影暗諷了勵志片之類的成長電影,但結局其實也和一般的勵志片沒有太大不同,以一種不太在乎任何事的態度去說故事,可其實也希望能夠在這些年輕人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有點自相矛盾的電影,不過幸好也有一點清新。





========================================

06.
片名: 神父精煩惱/The Priest's Children
導演: 文科布雷森/Vinko Bresan
----------------------------------------------------
電影看似是幽默的諷刺喜劇,卻嚴肅地討論了關於宗教,道德和信仰等不容易被客觀討論的議題。以故事中的離島小鎮為故事場景,那似乎是個離上帝有點遙遠的地方,雖然那裏有教會,有神父,有信徒,但那座島上鎮民們的所作所為,包含神職者本身在內,都或多或少地偏離了原本該遵從的信仰。

電影以荒謬的劇情發展,讓故事局面越來越難以收拾,處處引人發笑的情節,演員群們微妙的戲劇表現,要笑不笑地讓觀眾感到微微地不安。無法開懷大笑,那是因為觀眾意識到了道德,如果那些荒謬漸漸地太過於真實,那就越來越難以放心地笑出聲來了。



===========================================

 07.
片名: 青春殘酷練習曲/Harmony Lessons
導演: 埃米爾拜加津/Emir Baigazin
------------------------------------------------ ------
如果"惡意"這件事,有可能成為美麗的話?

這是部相當殘忍的電影,同時也相當優雅美麗,鏡頭下的哈薩克草原,蒼白的雪景和少年,深紅色的血與屍體,都收斂地表示著無可避免的死亡,以及和諧。

在視覺上,這部電影相當適合呈現殘忍的鏡頭,但導演似乎並不特別去彰顯那種立即性的暴力,而是用了許多隱喻,去帶過了觀眾可能預期會有的刺激畫面。於是大部分的鏡頭都是漂亮地,觀眾只能從微小的線索裡,去想像電影裡那些可能發生的殘酷畫面。或許就像是這部電影背後的惡意,它並不是那麼地顯而易見,在凝視裡,在言語中,在團體生活,在階級和身分之中。

若不是因為惡意所產生的現實結果,在椎心刺骨地痛楚之中,難以理解活著這件事,有多麼巨大而深刻地,令人無力承受。或許只因我們只是人,而無法領略這個世界所要給人承受的,究竟是什麼?



============================================

08.
片名: 無路用之王/Prince Avalanche
導演: 大衛高登葛林/David Gordon Green
-----------------------------------------------------
魯蛇,loser這個字眼近年來好像新聞也會用,或者是以人生勝利組這個類別,來定義或區分一些族群。以我個人來說,絕對不是會被分在人生勝利組那邊的,所以似乎也因此特別喜歡看這種魯蛇類型的故事。

簡單來說,這是大魯蛇帶小魯蛇,一起工作也順便展開的公路電影。沒有漂亮的女主角,沒有終點和目標,兩個男主角也都不帥,唱歌也不好聽。老實說,這部電影看到一半時,覺得實在是有點難看。讓我持續看下去的理由,是公路的景色,以及似乎不多的背景音樂。

不過,孫子兵法中的<九地>篇說得好,[投之亡地而後存,致之死地而後生]。當你攤坐在電影院裡,對正在放映中的電影不抱太多的期望以後,慢慢地就會覺得其實沒那麼難看,就連兩個男主角看久了也順眼多了,然後開始可以有所感動。

認真的說,電影在最後部分的處理是相當不錯的,一點隱喻和有些懶散的放鬆感,令人能夠真的覺得開心。畢竟人生就是這樣,再壞也不過就是如此了,至少還有一口氣在,能夠唱唱歌,曬曬太陽和走走路,也就也沒什麼好再難過的了。



=========================================

09.
片名: 愛溢狂洩/Celestial Wives Of The Meadow Mari
導演: 阿列克謝費多爾琴克/Alexey Fedorchenko
----------------------------------------------------

可能的話,我希望把這場的電影票拿去退錢,但是電影都看了,也只能想想到底是哪裡讓我那麼不喜歡,就當作是上一課。

首先,這部片的節奏相當亂,你無法輕易跟上和預期這部電影,理解它到底想要表達什麼事情。它似乎是有文本改編的,一共是二十幾篇的寓言故事,以二十幾個女孩為主角的短篇集,我可以理解部分那些像詩般的隱喻,但感覺像是在看詩作的插圖,這部電影沒有讓我感覺到跳脫於文本之外的獨特性。

如果電影從頭到尾都是沒有邏輯,以它特有的法則持續到電影結束,那麼我會感覺到有些意思。但是到了電影最後,又有點像是世界大同的統一性,美好到前面的摸不著頭緒好像都是假的。

我實在是無法抓到這部電影傳送過來的訊息,所以只能說,頻率應該是沒有對好。



============================================

10.
片名: 小蝦米的逆襲/Workers
導演: 荷西路易斯瓦勒/Jose Luis Valle
-----------------------------------------------------------------

原本的預期這部片會是喜劇,而確實也是如此,但是,跟預想之中好像有太多的落差。或許這應該怪罪於中文片名,用了"逆襲"這個字眼,那讓我想到了夏亞。

其實這是部有點可愛的電影,但也有些無聊,長鏡頭,緩慢地,好似在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片段般。奇妙的是雖然鏡頭緩慢,但有時下一個看似差不多的鏡頭,卻是電影故事中經過了幾天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的轉換。這種跳轉的感覺不太容易去習慣它,但還算是有趣的部分,和其他特別緩慢的鏡頭形成一種對照。

而在故事上,雖然我說這是有點可愛的電影,但也有許多非常現實,甚至令人非常難過的地方。電影中的那些主要角色,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勞動者,他們大半輩子的時間都在工作,把青春奉獻給雇主和公司。但在現實情況下,他們不見得能夠順利退休,有機會得到另一次人生。這件事情,在電影以外的現實世界也是如此,然而,電影給了這些勞動者一個機會,讓他們反擊一次他們的雇主和人生。

黃昏之後的最後反擊,這是電影中的角色們,以及這部電影可愛的地方,雖然也有一點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大半輩子都被壓著的勞動者,用他們的人生去拼搏的最後一擊,可能不會那麼優雅,那麼講求遊戲規則。他們要的是遲到了太久的正義,無論使用任何方法,就像當年那些在頭上敲著鍵盤的人一樣,為了自身的利益,千方百計,不擇手段。

致偉大的勞動者們,你們不會是孤單的。

 (後七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