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3日

那麼,我們現在該對抗誰呢?


首先,這篇沒有要寫電影隨筆。

最近看完了這部期待已久的69電影版,同時生活和思考上也一直在想著一些問題,關於反抗,關於天賦,文化,社會運動這些事。村上龍的小說69,讓我找到了一些我想去做的事,比如說親手去創造一個我們的嘉年華。 http://acidrainair.blogspot.com/2007/08/blog-post_07.html <--之前的文章

69的故事裡除了阿達馬兩個主角之外,還有一個跟班叫做岩瀨,是一個沒什麼才能,當不成領導人物,獨立思考偏弱的人。只是剛好被劍和阿達馬兩個人物的觀念所影響,被團體氣氛所包圍,跟著人家辦起了學生革命和嘉年華...

其實他本來只會是一個普通人,和那些熱血,刺激反叛的事件,應該完全無關。換個講法就是說,岩瀨若是不了解這些事情,也大可活得很開心,因為這些事件對岩瀨來說,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必要性。只因為他被兩位主角的偶像光環所吸引,好奇那個不平凡的世界,所以一知半解的參與了這些事件。

說實在這種事很殘酷,而且這種人,其實每個人身邊都有。你可能是意志和行動力較強的劍或阿達馬,屬於祭典的中心人物也可能是那個被影響的,實際上是幫人抬轎的岩瀨角色,只能參與而永遠碰觸不到事件的核心。但事實是,岩瀨這種角色看似可有可無,取代性也大,卻也是在團體中必要的人物...

和一個朋友談到一件事。有許多人,總是會因為一些公眾事件而隨之感動,起舞。我私下稱這種行為叫做發洩性集體濫情,聽起來似乎不是一件好事...而台灣人似乎是特別容易被煽動的族群之一,這其中,大學生族群也在容易被煽動的對象裡面。而且比較令我好奇的是,學生運動這件事,在當下的台灣社會,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狀況。尤其懷疑在媒體上曝光率高,有一些權力份子在背後支撐的學生運動,這些學生,在事件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份。

在這裡我不想去評論一些關乎人道主義,古蹟保護的熱門新聞事件。它是需要被關注沒錯,有人去為它付出也是好事。但,這些熱情和短暫的學生運動過了之後,再來呢?既得利益者是誰,問題因此有被解決嗎?我只是可惜有太多過剩的群眾力量被消耗,空轉掉了那麼多的人群起想去保護,對抗一些事情,但是最後有弄清楚了自己該對抗的對象是誰嗎?

其實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會是岩瀨這類型的人,但這並無不好。只是這個世界上會有越來越多的岩瀨必須被迫知道許多事,這是社會上的事實。但我期望更多這種人能夠清楚自己是誰,然後能夠懂得反抗,了解自己想去做什麼事。因為反抗的大部分力量和人群,是來自基層,也就是眾多幫忙抬轎的岩瀨。真理之前會需要這些人群起去反抗一些事,而且迫切的需要。

我自己也看不順眼非常多事,嚐試去反抗,但還不夠聰明,不知道哪一個傢伙才是我該打倒的大魔王。所以,就先辦一個嘉年華吧。讓想像力掌權,不打倒誰,只是先聚集起來許多的人,好好的完成一件事,我期望在過程中,自然會改變了一些事。這是只有年輕才做得到的事,也是我理想中的反抗方式。

我們這一代其實不需要一個反抗對象,因為或許真正要反抗的,是想像力不足的我們每一個人。

似曾相識


前天晚上在逛誠品敦南店
在要離開的時候經過門口的咖啡廳
看見了一個人

熟悉的馬尾和髮飾的綁法
走路的樣子和端咖啡的方式
甚至連和人講話的樣子
都是那個人

至少是我所認識到的
她特有的所有小動作
那個人都具備了

於是我站在書店的出口區
和咖啡廳的交界處
驚訝的觀察這個女生
甚至忽略了自己的舉動是不是會引起路人注意

因為她實在太像那個人了
讓我一度猶豫要不要上前確認
是不是她?

她還住在師大附近嗎?
那個我後來再也沒進去過的房子
這幾年她都在做些什麼

更重要的是
我現在得講些什麼才好
該不該迴避或者是上前打招呼
連自己當時是什麼樣的情緒
我都無法判斷

那是一種沒有什麼特別類型的強烈情緒
不斷地在心裡上下起伏
我想
那應該是一種感動
卻不屬於喜悅或是哀傷的類型

於是我走上前去
看清楚了那個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是她
完全不是
卻相似到讓人心痛

但我是為了什麼而痛
因為不是她?
還是為了我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該說些任何話
而痛. . . . .

不過只是小插曲而已
似曾相似的錯覺
在試圖走近之後
終究還是幻滅
落得曲終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