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1日

再見列寧

英文片名: Good bye, Lenin
導演: 沃夫岡‧貝克-Wolfgang Becker -
--------------------------------------------------

最近剛好上一堂後現代文學的通識課,看了這部片子要寫心得。規定要寫出這個片子裡的大論述和小論述,而且我很喜歡這部片子,就乾脆把文本也通通寫在這。

然而大論述和小論述,其實是個很簡單的概念。所謂的大論述,簡單的拿歷史這件事來說,是一個時代下的,被定義清楚,比較民族和國域性的縱觀論述,類似官方歷史。而小論述相對而來,顯得模糊且不確定。它雖然一樣是時代下的產物,但是他所呈現的觀點是從個人史,或者比較微觀的地方發生的事情,來呈現歷史時代的東西,可能會產生偏頗,但也是另一種觀點論述。

電影裡的大論述:
片中的大論述是講述東德西德在柏林圍牆倒塌前,到後來東德被西德統一,資本主義戰勝共產主義的歷史事件下的事件。柏林圍牆倒塌之後,資本主義的競爭和消費社會,迅速的成為東德人民的新生活方式,在時代上似乎是個進步的演變。

電影裡的小論述:
片中的小論述是以男主角的母親為主體,從她理想中的東德社會去建立歷史。母親在一場街頭抗議活動中心臟病發而昏迷,在她重病昏迷不起的十個月內,柏林圍牆倒塌,實際上舊有的共產社會已經解體了,外面是一個全然不同的新世界。但因為男主角體諒母親是個忠誠的共產黨員,怕這個歷史事實會刺激到體弱的母親,所以塑造了一個假的,幻想中的東德德國,把母親所能接觸的事物都維持舊社會的樣貌,讓母親相信東德和共產社會還是存在的。一個以她母親的觀念為中心,只存在於母親房間裡的東德世界

正文:
電影丟出了一個假設,如果當時的德國不是被資本主義所統一,而是由共產主義去統一這個國家,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時間和年代對於歷史來說,只是每一個平常的段落和逗點,一直不斷的演變和定位。看來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洪流,個人的身份和價值在這些時代的當下,顯得微不足道。但,這每個短短的幾年,對於個人卻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影響和改變一輩子的分歧點。

看似是大時代引領著每個人,強迫去前進和加速我們的時間。但實際上,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向去前進的,只是現在網路加速的統一了每個人的前進時間,就像給每個人戴了一只無形的錶,告訴你該去追尋什麼,潮流是什麼,該朝哪些地方前進而脫離了這個時間的人,就會成為所謂的邊緣份子,難以融入這整個時代和社會...


那麼,難道要逃到外太空嗎?

就像電影裡的太空船玩具一樣,點火之後飛的好高好高,卻從未看見它墜落過。

----------------------------------------------------------------------------

PS.電影配樂是Yann Tiersen揚提爾森,艾密莉的異想世界電影的配樂者,難怪會那麼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