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看雲門的表演
好像是前年在中正紀念堂的紅樓夢公演
老實說
我對舞蹈的欣賞能力有限
只能從基本的美學原理
節奏感,舞台效果,表演者的舞台張力
一些可以看得見的東西
去評斷自己喜不喜歡
那些更深層的故事性
或是有任何典故的意涵
我通常不會去研究得太仔細
畢竟若不是讓你很直覺的就能感動的東西
其他的附加或是內涵都是多餘
不過今天的這場雲門2的春鬥
我還滿喜歡的
尤其是第二場舞碼
黃翊編舞的[浮動的房間] .
黃翊:
舞者在空間中移動,有時共同築起一道牆,有時變成桌子或一張床;
牆會轉,家具會變形,不同個性的房間成形又拆解,帶著魔幻的趣味.
在表演時真的就如編舞者所說
舞台上的舞者同時也是空間
可以包圍,支撐,阻隔,或是任何裝置
我喜歡這樣的概念
這樣子的表演形式
讓人與人之間的群體性
以及疏離感表現的很好
就如同現實中
你和其他人在一起時
像是某種東西的一部份
你溶入了這些東西
在別人眼中成為了"其它的"
自己以外的事物
而當你離開了那些
不再是某種東西的一部分
你才又可以被抽離出來
成為自己
而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子的過程
抽離`融入`再抽離`再融入
終究會因為某些理由
讓你想要孤單或是被包圍
我從舞者的身上看到了這些
那些會移動的房間
時而把人吞入
又再把人分離出來的牆
有時舞者追逐著那些空間
或是被一道莫名的牆帶走
一波又一波的分分合合
讓人眼花撩亂
又令人感到孤獨
在那小小的舞台空間裡
以及現實生活中
都是如此地凌亂又起伏不已
我們人.
---------------------------------------------------
話說
我最近的口頭禪總是話說.
話說
第一場古名伸的[碎浪海岸]
以及第三場鄭宗龍的[裂]也還不錯
碎浪海岸
肢體語言的細膩互動表現得很棒
關於身體的接觸的波動這些東西.
裂
個人認為表現的東西有點雜
肢體的衝突和節奏的不協調性
表現出有點奇妙的舞台效果
特別要提一下舞台的打光
這場戲的打光設計得相當好看.
另
雲門2的舞者真的都很好看
我指的是整體的型
無論男舞者或是女舞者
看起來都令人是賞心悅目
PS.
不知道是不是愛屋及鳥
我也很喜歡[浮動的房間]
這場戲裡的服裝設計
設計者是楊妤德.
最後附上春鬥的連結
http://www.cloudgate.org.tw/cg/cgnews/news.php?id=1157